本報記者 吳清 北京 報道
近期,杭州作為冉冉升起的“AI之城”被全社會廣泛討論,日前浙江省政府與當地科技龍頭企業阿里巴巴以及脫胎于阿里的螞蟻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同樣引發廣泛關注。為什么是杭州? 3月31日,《中國經營報》對話資深專家,解讀“杭州現象”。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應用經濟學院院長楊開忠看來,杭州近期的“出圈”是政府和企業雙向奔赴、相互成就的典型案例,“四方良性互動”正是“杭州奇跡”的密碼。
杭州和阿里的雙向奔赴
從宇樹機器人刷屏到DeepSeek爆火出圈,杭州“六小龍”的異軍突起讓杭州在2025年春天火了一把,也讓外界看到了杭州作為科創城市的巨大潛力。
楊開忠表示,從“新空間經濟學”的視角看,杭州的崛起實際上就是人才、科技、地方品質和流動空間這四個方面互動內生的產物。
第一個因素是包容開放、尚才重商、自由靈動、富有魅力的地方品質。為什么阿里巴巴和“六小龍”能夠在杭州產生?根在地方文化,跟杭州底蘊深厚的包容開放、重親尚才、自由靈動的江南文化和“天堂”生活品牌密切相關。杭州地方文化從根本上決定了政府、企業、市民雙向奔赴、協同增效的杭州公共治理結構和能力。地方政府非常包容,可以聽取來自企業和百姓的各種有益意見。政府提供的一些公共產品和服務也吸收企業參與,最典型的就是杭州“城市大腦”吸收了阿里的建議。“當地市民、企業天然秉承開放包容,阿里、DeepSeek等開源一脈延續,這個非常重要。”楊開忠說。
第二個因素是人才集聚發展。不僅擁有人才輩出的土壤、浙大和阿里巴巴等這樣的頭部人才磁石,還有政府富有競爭力的吸引和集聚人才的政策。相關資料顯示,杭州人才凈流入的比例連續多年都是全國第一。
第三個因素是報酬遞增的科技創新生態體系。世紀之交以來,以阿里巴巴、浙大、科技園區等頭部機構為“錨”,最終形成了“府—產—學—用良性互動、報酬遞增、不斷出諸如DeepSeek的新成果和新人才的城市級創新生態系統”。
第四個因素是鏈接全球、運作高效的流動空間。傳統上杭州作為國際旅游城市奠定了良好流動空間的基礎,最近20年左右來又發展出了云棲大會等全球性的科技盛會,讓杭州全球數字經濟、科技創新網絡鏈接樞紐的優勢不斷增強。
“最終,在這四個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互為因果下,杭州有了這樣的突破和飛躍。在智能創新社會,任何一個成功的地方都要經營好這四方的良性互動。”楊開忠表示。
先有人才后有企業 先有馬云后有阿里巴巴
杭州和阿里巴巴的相互成就也讓人們開始思考:一個地方和當地龍頭企業之間到底是怎樣的關系?
楊開忠認為,如今是數字經濟時代,跟傳統工業時代的邏輯不一樣,最重要的邏輯區別就是先有人才、還是先有企業。數字經濟是知識密集型的經濟,“可以說是先有人才、后有企業,先有馬云、后有阿里巴巴。馬云是杭州本土文化里長出來的人才代表,沒有這樣的人才,很難產生阿里巴巴。”“杭州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把這個邏輯運用得很好,先有人才、后有企業,通過人才來吸引各種資本、創設企業。”楊開忠表示。
現在越來越多的地方注重育才引智,人才及其家屬都是注重生活品質的,因此城市要提升生活的舒適度和便利性,提升地方品質。“杭州之所以能成為育才引智的高地,很大程度上就源于它的城市品質,這是品質驅動發展的新邏輯。”楊開忠建議,地方政府應該深度關注地方品質的營造,爭取形成地方品質、人才發展、科技創新多極聯合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動力體系。
楊開忠還指出,站在企業的角度,在當今這樣一個一體化、全球化的競爭格局中,企業一定要深耕本土—所在城市、區域和國家,善用本土,去挖掘各種可以利用的優勢,增強自身在全球的競爭力。而從地方發展的角度看,地方競爭力核心在產業的競爭力,企業的成功是地方繁榮的基石,會給地方帶來很多好處,包括就業、GDP和稅收的增長,使地方品質、地方老百姓的生活水準不斷提高,還包括全球范圍內不同地方值得學習和借鑒的東西。“地方政府要善于通過改革開放傳遞和豐富企業競爭優勢發展的本地力量。”楊開忠說。
(編輯:吳清 審核:李正豪 校對:翟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