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網記者 余育桑
日前,由黎錦傳承人譚朝艷和五指山國際黎錦設計班的學員制作的250個黎錦手工抱枕,在巴黎時裝周維羅妮克·勒魯瓦2025—2026秋冬黎錦大師合作系列上引起在場嘉賓的關注與贊譽。
“黎錦的獨特之處在于它的色彩和圖案,而我的工作就是讓更多人去了解黎錦,看到黎錦。”譚朝艷對于黎錦有著特殊的情感,在知道要將黎錦制成抱枕帶上巴黎時裝周的時候,連續多個日夜投入生產工作,只為能讓黎錦成為巴黎的記憶。而這250個黎錦抱枕,也將向世界釋放海南的善意,和對外交流的熱情。
譚朝艷是五指山土生土長的“90后”黎族姑娘,在母親王秀麗的熏陶下,自幼便對黎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逐漸掌握了黎錦的紡、染、織、繡以及黎族服飾制作等技藝。對于黎錦的傳承她和母親有著不同的見解和思考,她更希望有一天黎錦能夠走出海南島,走向世界,成為時尚的潮流,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這門古老的藝術。
譚朝艷的工坊里編織的黎錦壁掛《五指山之歌》,壁掛上展現的是黎族人民在五指山的幸福生活。記者 余育桑 攝
傳承黎錦,回家創立孵化基地
譚朝艷的黎族服飾工坊里,各種樣式的黎錦服飾掛滿墻壁,貨架上整齊展示著色彩鮮艷的黎錦,黎錦壁掛的甘工鳥圖案栩栩如生。黎錦耳環、吊墜、手鐲等眾多黎錦文創產品琳瑯滿目。
時間回到10年前,譚朝艷畢業后在海口市從事安穩的行政工作,生活軌跡看似平淡而規律,母親王秀麗心中滿是欣慰,期盼著她能就這樣平穩地度過一生。然而,自小看著母親織錦長大的譚朝艷,心里始終對黎錦有著深深的眷戀。有一天,以黎錦補貼家用的王秀麗無意嘮叨,織錦的人越來越少了,正好被回家的女兒聽到,觸碰了內心,決定辭去那份安穩的工作,回到家中傳承和發揚黎錦。
“黎錦對我們來說就像故鄉的山水一樣,難以割舍,終有一天會再次拿起棉線,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黎族婦女對黎錦的技藝世代傳承,對于女兒的決定,王秀麗并未感到意外。
在工作室剛起步的時候,譚朝艷在一間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里,和母親一起,用一架織機和一臺縫紉機,開始了她們的黎錦創業之路。
譚朝艷也趁著這個時候向母親重新學習黎錦的技藝,從穿線、編織、繪制意匠紙。對她來說,這是厚積薄發的起點,也是傳承與創新的源泉。
創業初期,譚朝艷面臨著諸多困難。黎錦產品種類單一,銷售不暢,資金短缺等問題接踵而至。這時她發現光會織錦還不夠,要把黎錦賣出去,轉化為經濟效益才能達到良性循環。
為了解決當前的難題,她通過參加各種創業大賽,和不同行業的創業者交流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不斷提升自己的創業能力。同時,她也積極尋求合作,拓展黎錦的銷售渠道。
隨著政府部門對黎錦保護工作的深入推進,自家工坊出品的黎錦也受到界內的認可,訂單量也越來越多。2019年,譚朝艷成立了五指山錦家人織繡文化有限公司,織娘從最初的20多人發展到100多人,業務擴展到海南多個市縣。
譚朝艷工坊里的黎族掛飾。記者 余育桑 攝
打造黎錦文創產品,提高受眾群體
每逢節假日的時候,譚朝艷的工坊里的兩臺水平織機上都纏繞著各種顏色的棉線,織娘時不時抬頭對照著意匠紙在趕制大型的黎錦壁掛。
“記得有一年的三月三,我和母親兩個人用竹竿抬著黎錦服飾在水滿鄉售賣,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欣賞,但是產品單一,銷售額并沒有達到預期。”譚朝艷回想起以前和母親在水滿鄉售賣黎錦服飾的場景,開始思考,雖然有游客對傳統的黎錦服飾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但也有不少人因為產品單一、款式傳統而猶豫不決,甚至轉身離去。
“一套手工編織的傳統黎錦服飾就要上千元,如果消費者是第一次接觸黎錦,并不了解黎錦背后的文化歷史,很難會購買。”譚朝艷回去后反思,黎錦不該在大山里孤芳自賞,要讓黎錦融入日常生活中,要創造黎錦更多的可能性,要有迎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消費者才會買單。
作為傳統服飾傳承人的譚朝艷在觀察市場和評估當地購買力后,將黎錦服飾與生活相結合,設計出了鑰匙扣、帽子、發箍、耳環等黎錦文創產品。“這些小物件都帶有黎錦元素的布料,價格實惠,產品豐富,更受年輕人喜歡,如果有特殊要求還可以手工定制。”譚朝艷說。
譚朝艷在巴黎時裝周現場展示的黎錦抱枕。記者 余育桑 攝
隨著產品的樣式越來越豐富,譚朝艷和愛人胡廣分工協作,共同經營。在拓展銷售渠道方面就交給丈夫,自己則用心專研黎錦產品的開發與生產。
“男主外女主內,銷售這塊我比較有經驗,織錦那就她比我有經驗了。”胡廣說道,黎錦的銷售以線上+線下的方式共同運營。線下是實體店體驗和工坊的定制服務,線上是文創產品銷售,在島內以及島外都擁有了穩定的合作伙伴。
2023年,五指山市開設黎錦國際化人才培養班,譚朝艷和母親報名參加培訓,培訓內容涉及品牌IP孵化、數字化圖紙設計、現代服飾和時尚融合發展等多個領域的課程。這些課程內容,為譚朝艷推廣黎錦提供了全新的創作風格和理念。
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譚朝艷在黎錦國際化人才培養班的成績和作品得到認可,經培訓班負責人的推薦,在2024年的巴黎時裝周提供黎錦的布料。她根據國際設計師的需求編織,提供的黎錦圖紋獲得廣泛的關注。首次和國際設計師的合作不僅給黎錦帶來了新的生機,也為她帶來了更多的合作機會。
巴黎時裝周的工作人員在嘉賓席擺放黎錦抱枕。記者 余育桑 攝
見證黎錦走出國門,對未來充滿期待
在王秀麗的印象里,黎錦是黎族人民穿著的衣服,隨著時代的發展,今朝已成為文化交流的橋梁與新穎生活方式的象征。
在今年2月中下旬,譚朝艷得知要去巴黎時裝周和法國的服裝設計師開展文化交流,但是去之前要編織250片黎錦圖紋的布料,在3月初送往海口加工縫制為抱枕,在巴黎時裝周開始之前運往巴黎。收到消息時譚朝艷的心情十分激動,但也十分焦慮。
巴黎時裝周作為全球時尚界最重要的盛事之一,今年能否讓黎錦成為時尚的弄潮兒?對譚朝艷來說,能把黎錦帶到巴黎,這既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更是她畢生追逐的夢想。
作為母親的王秀麗說:“巴黎時裝周我了解的不多,但是她要把黎錦帶去更遠的地方我都會支持和鼓勵。”
黎錦的制作過程非常精細和復雜,需要織娘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起初,譚朝艷還擔心不能及時編織出來,所幸,在母親和五指山國際黎錦培訓班的學員夜以繼日趕制下,250片黎錦布料制成的抱枕在3月初送上了運往巴黎的國際航班。
法國當地時間3月11日下午,走秀開始前,工作人員將250個黎錦抱枕作為海南禮物給到每個在場的嘉賓,無不贊嘆黎錦的精美工藝。“在場的每個人拿著抱枕愛不釋手,那一刻,我真的非常感動。”譚朝艷在現場見證了黎錦得到現場嘉賓的喜愛,黎錦此刻成為一張海南向外交流的文化名片,內心涌動著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在設計圖紙上看到的樣式和現場看到的成品不同,穿著在模特身上能感覺到黎錦的靈動的生命力。”更令譚朝艷激動的是,當她在后臺看到高挑的模特穿著黎錦服飾,二者相互映襯,黎錦的生命力撲面而來,表情早已被驚艷所定格。法國設計師維羅妮克·勒魯瓦將黎錦的傳統元素與法式結構的理念完美融合,保留了黎錦的獨特魅力,又賦予了它新的時代氣息,賦予黎錦新的定義。
“黎錦是民族的瑰寶,它承載著我們祖輩的智慧和汗水。看到它在巴黎時裝周的聚光燈下熠熠生輝,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譚朝艷說。
除了展示黎錦抱枕和傳統黎錦服飾外,譚朝艷在現場活態演示了黎錦編織的過程,讓時尚界的嘉賓贊嘆不已。時裝周結束后,她身穿自己親手織造的黎族傳統服飾,漫步在法國著名的歷史建筑前,引得當地市民駐足欣賞,邀請合影留念。
“這次來到法國,能感覺到他們和我們一樣,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欣賞和推廣黎錦,這讓我看到黎錦在不同領域中更多的可能性,將來我也會讓公司生產的產品朝著這個方向發展,讓黎錦的圖樣不僅是出現在服飾,也可以是日常生活里常見的某個物件。”譚朝艷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