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特朗普再次上臺,中美貿易就迎來了新的變局。
近期,中方應美方要求,雙方的貿易負責人展開了電話會談。
會談中,中美雙方提到了三個問題,但這三個問題最終似乎都沒有談攏。而針對關稅問題,特朗普也終于親口表態了......
連談三件大事
3月26日,中美經貿領域再次迎來關鍵一幕。
中方牽頭人應約與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舉行視頻通話,就三大核心問題向美方表達關切。
這三件事分別是美國炒作所謂的“芬太尼問題”并借機加征關稅、“301調查”的持續施壓,以及即將于4月2日落地的“對等關稅”方案。
這三項措施無一例外都是美方借經濟問題搞政治操弄的體現。
中方對此態度明確,堅決反對美方的不合理做法,并強調這些問題的實質是美方單方面施壓、破壞正常國際經貿秩序的行為。
首先,針對所謂的“芬太尼問題”,美方一直試圖將美國毒品泛濫的責任推給中國。
然而,事實擺在眼前,美國才是世界上最大的芬太尼類藥品生產國和消費國。
據國際麻醉品管制局統計,美國僅占全球5%的人口,卻消耗了全球80%的阿片類藥物。
美國緝毒署的數據顯示,芬太尼濫用已成為18歲至45歲美國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甚至被稱為“美國歷史上最致命的毒品危機”。
問題的根源并不在中國,而在于美國自身對毒品泛濫的監管不力。
至今,美國仍未對芬太尼類物質進行永久整類列管,反而在醫藥公司、政客和醫療系統的共同利益驅動下,使得藥物濫用問題愈演愈烈。
美方對這一現實選擇性忽視,反而將責任轉嫁給中國,甚至以此為借口,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額外關稅。
3月3日,美方再次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征10%的關稅,理由仍然是“芬太尼問題”。
對此,中國外交部嚴正駁斥,指出美方的指控毫無根據,是典型的抹黑甩鍋行為。
其次,美方依然沒有放棄以“301調查”作為對華施壓的工具。
所謂的“301調查”源于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節,賦予美國政府單方面認定其他國家的貿易行為是否“公平”,并采取報復性措施,如提高關稅、限制進口、暫停貿易協定等。
從本質上看,這是一種赤裸裸的貿易霸權主義。
特朗普在其第一個總統任期內就曾對中國發起“301調查”,并以此為借口大幅加征關稅,挑起貿易戰。
而如今,特朗普重返白宮,再次拿起“301調查”的大棒,意圖通過施壓中國來達成美國的單邊利益。
這種做法不僅破壞了全球貿易秩序,也嚴重損害了中美經貿關系的穩定。
最后,關稅問題依然是美方施壓的主要手段。
自特朗普上臺以來,美國便持續對中國發動貿易戰,意圖通過高額關稅遏制中國的發展。
此次,特朗普親口表態,決定從4月2日起對所有進口汽車永久加征25%的關稅,同時對進口汽車零部件最多寬限30天時間。
這意味著,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可能進一步升級,全球供應鏈也將受到沖擊。
面對美方的步步緊逼,中方多次表達了嚴正關切,并強調美方的關稅政策是“損人害己”的行為。
中方敦促美方回歸理性,以建設性的態度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采取極限施壓的手段,否則最終受害的將不僅僅是中國,還有全球經濟。
但現實是,美國并不聽勸......
美國有求于中國
美國顯然比中國更著急。
3月26日的中美貿易會談,是在美方的主動邀請下進行的。
從談判的結果來看,雙方在關鍵問題上仍未能達成共識。然而,從會談的發起者來看,訴求更急迫的其實是美國。
至于美國現在著急也很正常。
特朗普一直試圖通過關稅戰,迫使制造業企業回流美國,增強本土制造業競爭力,最終帶動經濟增長。
然而,這一政策卻未能帶來預期效果,反而讓美國經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首先,關稅戰推高了美國企業的生產成本。
對于許多依賴進口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美國制造商來說,關稅的增加意味著更高的生產支出。
而即便特朗普試圖以此逼迫企業回流美國,但美國本土的生產成本——尤其是高昂的人工成本和運營費用——讓大部分企業難以真正回歸。
與此同時,貿易戰的最終代價還是轉嫁到了美國普通消費者身上。
高關稅政策推高了商品價格,直接導致美國市場上的消費品價格不斷上漲,尤其是在日常用品、電子產品和汽車行業尤為明顯。
消費者不得不以更高的價格購買相同的商品,而這正是美國近年來通貨膨脹持續高企的重要原因之一。
特朗普原本希望關稅戰能促進美國經濟增長,但現實是,物價上漲使得普通民眾的生活成本增加,市場消費需求受到抑制,反過來又影響了整體經濟的增長動力。
企業利潤受損也是特朗普關稅政策帶來的另一重大問題。
高昂的關稅不僅增加了企業的生產和運營成本,也削弱了美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
許多美國出口企業因為失去了價格優勢,而在國際市場上逐步被其他國家取代。
這一局面讓美國國內的生產商和出口商叫苦不迭,投資信心受到打擊,甚至導致裁員潮的出現,進一步拖累了美國經濟的整體增長。
更嚴重的是,美國在國際貿易環境中的信譽也在關稅戰的不斷升級中受損。
特朗普政府頻繁使用關稅作為施壓工具,讓許多國家對美國的經濟政策產生了不信任感。
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采取“去美元化”和“去美化”供應鏈的策略,試圖減少對美國經濟的依賴。這種趨勢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可能會在長期內削弱美國的全球經濟主導地位。
正是因為以上種種不利影響,特朗普政府才迫切希望與中國進行溝通,以期在貿易問題上有所突破。
然而,中國始終保持冷靜和理性,堅持“以和為貴、以誠待人”的態度,同時也非常清楚,美方的訴求并非出于善意,而是迫于現實壓力才不得不尋求對話。
中國的立場一貫明確:如果美國真的希望緩和貿易摩擦,就必須拿出足夠的誠意,而不僅僅是表面上的談判。
不能一邊口頭上談合作,一邊又在行動上持續施壓,甚至變本加厲地對中國企業進行打壓。
如果美方繼續采取“兩面派”策略,試圖一手拉攏、一手施壓,那么中美經貿關系不僅不會改善,反而可能進一步惡化,最終受害的將不僅僅是中國,還有美國自身。
參考資料:
商務部:支持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澎湃新聞
美國政府再揮“芬太尼”關稅大棒:單邊主義的戰略困境與全球秩序重構|專家熱評——第一財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