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轟鳴!火花飛濺!”
近日,在威寧經濟開發區風電產業園的貴州保龍設備制造有限公司風電塔筒生產車間,機器轟鳴,火光閃爍,電鋸聲、焊接聲不絕于耳,各工區人員各負其責,緊密配合,干得熱火朝天。
生產車間內,工人對塔筒焊接口進行打磨。
“好,繼續轉!”在黑塔待檢區,隨著機械運轉慢慢吊轉大筒圈,公司技術人員封崇武和工友手持數字超聲波探傷儀對塔筒焊縫進行仔細檢測。
生產車間內,技術人員通過數字超聲波探傷儀對塔筒焊縫進行仔細檢測。
“焊接的質量決定了塔筒的生命,我主要是負責用超聲波對塔筒焊縫進行無損檢測,確保焊縫內部質量,把好塔筒生產質量最重要的一關。”封崇武說。
一塊塊鋼板,經過下料、卷板、縱縫、回圓、組對、環焊、內件、檢測、防腐等環節,15到20天就變成一個個完整的風電塔筒。
生產車間內,工人在對卷好的鋼板進行焊接。
威寧自治縣地處貴州西北部,平均海拔2200米,太陽能和風能資源居貴州之首,素有“陽光城”“高原風谷”之稱。2010年,威寧積極抓住國家能源開發政策的有利契機,在新能源賽道上“開疆辟土”,為推動威寧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2011年,安裝機組198臺,總裝機量297兆瓦的華能集團烏江源風電場成為貴州首個風電項目建成投產,呼呼的大風車“扭轉”風云,在威寧“刮”起了“新能源產業風”,國電、華能、國家電投、龍源電力等行業頭部企業乘“風”來、因“風”聚,相繼落戶威寧。一時間,一個個風電項目在威寧大地上拔地而起,風機林立。
工人在生產好的風電塔筒內部安裝爬梯。
項目建設有力有序,裝備制造刻不容緩。坐擁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威寧在2013年突破思維,搶抓新能源開發戰略機遇,積極謀劃,引進江蘇保龍塔筒制造有限公司入駐貴州威寧經濟開發區風電產業園,注冊成立貴州保龍塔筒制造有限公司,全力發展風電塔筒、鋼結構制作及風電設備零部件制造,兼顧風力發電機維護、維修及安裝,填補了貴州風電裝備制造的空白,解決了貴州在風力資源開發中加大投資成本引進風電裝備的難題。
“我們公司成立后,主要生產1500KW到7150KW風力發電塔筒,可年產各種型號風力發電機組塔筒(塔架)180臺套,至今已經生產風電塔筒1000余套,實現銷售收入近20億元。”貴州保龍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敏介紹,在公司200余名員工的共同努力下,憑借先進的生產和檢測設備、優質的產品質量和良好的售后服務,公司生產的風電塔筒取得了國電集團、華能集團、中廣核集團、湘電電力等國有大型電力企業認可,得到市場的好評。
工人操作大型設備把生產好的風電塔筒進行吊裝轉運。
“目前,我們手里的訂單還有150余套還未生產,新的訂單也在源源不斷趕來。”楊敏說。
隨著技術持續革新帶來應用場景的不斷擴大,風電應用需求正走向爆發。貴州保龍設備制造有限公司搶抓機遇,趁勢而起,在2023年與威寧自治縣人民政府簽訂《塔筒二期投資協議》,目前項目已建成投產,公司二期項目可年產塔筒200余套。
貴州保龍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堆料區,生產好的風電塔筒和生產原料整齊堆放。
“在接下來的發展中,我們在做好技術創新,提升市場競爭力的同時,在新能源發展領域從上游裝備制造,延伸到下游的風電場建設、運營,為推動國家能源轉型、加快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談起公司未來的發展,楊敏眼神中透露著一種格外的堅定。
來源:畢節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