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觀新聞報道,近日,一則“谷歌將終止開源安卓”的消息在網上傳開,引發圈內諸多猜測與疑慮,這是否意味著開源精神的倒退,對各方影響有多大?來自榮耀、OPPO和vivo等手機廠商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短期影響有限。不過,長遠看這對谷歌也是險招。有個人開發者認為,谷歌這樣的做法顯然損傷了開源精神,未來中小開發者和未合作廠商的生存空間或許會被壓縮。不過,目前谷歌官方并未就傳言對外進行任何發布和回應,這一消息還有待證實。
我們知道,安卓和iOS系統最大的區別就是,前者開源,后者閉源,這也是為何國產手機廠商可以使用安卓系統,而沒法接入iOS系統的主要原因。
但現在,谷歌這樣決定,相當于宣告,安卓開源時代結束了,Google不再維護公開分支的開發了,不接受 Google 以外的開發者直接提交代碼;AOSP 的開發工作將由 Google 內部團隊獨立完成。這個消息對于長期依賴AOSP的中國手機廠商而言,無疑是一記重拳。小米、OPPO以及vivo、榮耀等國產手機廠商,所搭載的操作系統都是基于安卓開源框架進行的二次開發。
谷歌(資料圖)
谷歌關閉AOSP外部分支后,鴻蒙成為全球唯一對標安卓的開源操作系統。但不同于安卓的“偽開源”(核心功能依賴閉源GMS),鴻蒙從內核到應用層均為自主開發,且兼容AOSP應用,可以通過吸引開發者來擴大市場份額,長期來看還能構建完整的生態布局,安卓閉源后,鴻蒙的OpenHarmony成為唯一成熟的開源替代方案,尤其在工業、醫療、教育等B端市場。當然客觀的分析鴻蒙對高性能芯片、AI框架的支持仍落后于安卓,短期內難以滿足高端需求。
谷歌此次戰略調整絕非偶然。隨著鴻蒙全球份額突破8%,歐盟《數字市場法案》強制要求開放生態,安卓原有的開源優勢正轉化為沉重負擔。閉源策略實質是谷歌在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的技術護城河構建:既遏制鴻蒙擴張,又強化對硬件廠商的控制。對中國廠商而言,這暴露了更深層危機——MIUI等系統看似深度定制,實則仍未突破"換皮安卓"的本質。某手機架構師坦言:"我們連系統調度算法都要等谷歌開源,更別說芯片-系統協同優化。"這種"表層創新"模式,在技術斷供時顯得尤為脆弱。
鴻蒙(資料圖)
這一變局似乎也并非全是壞消息。雖然安卓系統的閉源讓人擔憂,但也許正是這一舉措刺激了國產技術的創新。我們看到,vivo已經開始自研影像芯片,小米的澎湃OS也即將和大家見面,諸多新技術紛紛涌現出來。或許安卓系統的閉源正好給國產手機廠商提供了一個轉型的契機,以往依賴于安卓系統的慣性思維讓大家錯過了很多技術發展的機會,現在被迫“斷奶”,反而能激發大家的自主研發熱情,帶來一些行業創新,最終受益的還是消費者。
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安卓閉源的影響并不大。已發布的安卓14及更早版本仍能正常使用,但未來新功能和AI技術的獲取將更加受限。而鴻蒙系統則提供了更流暢、更安全的使用體驗,尤其在多設備聯動場景下優勢明顯。 一位鴻蒙系統的用戶表示:“鴻蒙的流暢度和穩定性讓我驚艷,尤其是多設備協同功能,完全改變了我的使用習慣。”另一位安卓用戶則坦言:“如果鴻蒙能有更好的應用生態,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它。”
安卓(資料圖)
這場操作系統之戰,本質上是技術主權的爭奪。中國手機廠商們需要清醒認識到:依賴他人技術,永遠只能做跟隨者。唯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在市場浪潮中立于不敗之地。華為鴻蒙的破局之路,或許正是整個中國科技產業突圍的縮影。站在安卓閉源的風口浪尖,中國手機廠商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也迎來了自主創新的歷史機遇。當"開源時代"成為過去時,那些敢于突破舒適區、投身技術深水區的企業,終將在新時代書寫屬于自己的傳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