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沈陽市和平一校長白島第一小學以“非遺文化浸潤行動”為主題,創新推出”觀、賞、習、創”四位一體沉浸式體驗活動。活動邀請國家級、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走進校園,通過展演、工坊、互動等形式,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生,為青少年鑄就文化自信根基。國家級非遺蓋州皮影戲傳承人林世敏,省級非遺本溪滿族剪紙傳承人劉桂芝,省級非遺沈陽李氏糖人技藝傳承人李鳳艷,市級非遺鄭氏傳統風箏技藝傳承人鄭連生,市級非遺撫順古琴藝術傳承人張瀠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與師生家長共赴這場文化盛宴。
開幕典禮展國韻風華
一樓演播廳化身非遺文化殿堂,活動在古箏社團悠揚的《我和我的祖國》琴聲中拉開帷幕。琴弦震顫傳遞家國情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們身著傳統服飾列席觀禮。沈陽市和平政協常委、省非遺保護中心原副主任胡柏在致辭中強調“當孩子們用創新思維激活非遺基因,文化傳承便獲得了自我更新的生命力。這種“活態傳承”模式,既為學生筑牢文化認同,也為非遺保護探索新路徑。撫順古琴藝術傳承人張瀠藝則帶學生穿越千年,聆聽文人雅士的琴韻清音;“竹韻”快板社團用《大美沈陽》演繹家鄉新貌,在竹板脆響聲中盡顯語言藝術魅力。
光影劇場演繹傳統童趣
國家級非遺蓋州皮影戲帶來沉浸式光影盛宴。《大灰狼與小白兔》以動物形象傳遞安全智慧,《風雨送春歸》用皮影演繹雷鋒故事,讓紅色精神在光影中浸潤童心。展演結束后,傳承人林世敏現場教學操縱技巧,孩子們舉著彩繪風箏在《扭秧歌》節奏中體驗操影樂趣,傳統文化在童真演繹中煥發活力。
四大工坊探匠心傳承
開幕式后,校園變身非遺實踐場域:蓋州皮影戲傳承人現場教學操縱技巧,帶領孩子們用彩繪風箏裝飾影窗,在《扭秧歌》的歡快節奏中體驗操影技藝,讓傳統文化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劉桂芝展示“一刀成型”絕技,孩子們剪出冰晶雪花、福壽雙全等紋樣。糖人藝坊中,李鳳艷演示吹糖絕技,琥珀色糖稀在稚嫩小手中化作金絲猴、錦鯉。風箏扎制現場,鄭氏風箏傳人傳授“扎、糊、繪、放”四藝,傳統美學與現代創意完美融合。
文化薪火永續傳承
“當看到孩子吹出第一只糖人時的驚喜,我感受到了文化傳承的力量。”家長志愿者動情地說。校方表示,未來將構建“非遺+”特色課程,讓剪紙、皮影、糖人等技藝成為常態實踐項目,在青少年心中播撒傳統文化種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此次活動不僅是非遺技藝的生動課堂,更通“觀”中啟智、“賞”里潤心、“習”時傳技、“創”中出新的立體化模式,讓傳統文化在童心跳動中永葆生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