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近日美國國防部長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美國雖不尋求與中國開戰,但將在特朗普總統的領導下重建軍隊,為戰爭做好準備。林劍對此表示,美方官員的有關言論,蓄意煽動意識形態對抗,鼓噪中國威脅。奉勸美方,不要用自身的霸權邏輯鏡像中國,不要用過時的冷戰思維看待中美關系,不要以戰略競爭為名,行對華遏制、打壓之實。林劍表示,中方的立場是明確的,一貫的,無論是“關稅戰”還是“貿易戰”,無論是“冷戰”還是“熱戰”,打不得也打不贏。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上臺這兩個多月以來,幾乎把拜登的外交政策推翻了個遍,可在“遏華”這件事上,卻和拜登保持了一致。但在對華“是戰是和”的問題上,特朗普政府內部產生了嚴重分歧。美國國務卿魯比奧、防長赫格塞思多次強調,美國“不尋求與中國開戰”。可在國會聽證會上,美國候任空軍部長梅恩克卻極力鼓吹“對華備戰”,理由是中國在南海等地的行動讓他覺得解放軍有“動武”想法,所以美國得趕緊縮短采購裝備時間表,為可能發生的情況做準備。
其實,從美國政府一系列舉動中,能看出一些端倪。就拿最近美國在軍事部署上的動作來說,他們不斷加強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頻繁派遣軍艦、飛機在南海等海域進行所謂的“自由航行”,還加大了對臺軍售力度,這些行為無疑加劇了地區緊張局勢。美國還在國際輿論上不斷抹黑中國,渲染“中國軍事威脅論”,試圖拉攏盟友一起對中國進行圍堵。
另外,美國國內部分政客和利益集團,出于自身政治和經濟利益考量,也在不斷推動對華強硬政策。軍工復合體為了獲取更多軍事訂單和預算,會極力鼓吹外部威脅,其中中國就常被他們當作“假想敵”。還有一些政客為了迎合部分選民的極端民族主義情緒,也在中美關系上采取激進態度,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走向。
特朗普(資料圖)
從歷史經驗來看,當一個新興大國崛起,與守成大國之間的關系往往會變得緊張,這就是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歷史上,斯巴達與古雅典、17世紀的英國與荷蘭、19世紀末的德國,都陷入了這種陷阱,最終通過戰爭來解決問題。美國學術界和軍事界常常拿這個理論來類比中美關系,暗示中美沖突不可避免,所以美國要“對華備戰”。但他們似乎忘了,歷史并非只有一種走向。英國將“霸主地位”讓給美國,成為美國盟友的過程,就沒有經歷戰爭。這背后的原因是美國瓦解了英國的“殖民體系”。如今,美國引以為傲的“美元體系”也開始出現動搖跡象。
美國真要和中國開戰,可不是動動嘴皮子那么簡單。彭博社曾指出,美國在關鍵礦產領域對中國依賴程度極高,多達29種關鍵礦產對中國依賴度超50%,其中15種依賴度達100%。為了擺脫這種依賴,特朗普政府施壓烏克蘭簽署礦產協議,還讓五角大樓拿出土地修建礦產精煉設施。但構建起完善的開采體系,美國至少得花幾十年時間,而且最先進的開采和精煉技術都在中國,美國就算投入大量財力物力,最后可能也是一場空。
此前,網絡傳出特斯拉總裁馬斯克將聽取五角大樓有關“可能與中國作戰制定的軍事計劃”簡報,盡管特朗普第一時間辟謠,可后來馬斯克還是與防長海格塞思、參聯會主席格雷迪等人進行了面談,具體內容不得而知。隨后特朗普在官宣美國新一代戰機“F - 47”戰機的簡報會上表示,美國不想與中國發生潛在戰爭,但如果戰爭爆發,美國“有能力應對”。不過他并沒有說明美國到底做了哪些準備。
特朗普(資料圖)
面對美方種種行徑,中方態度一直十分明確。外交部發言人多次回應,美方官員的言論蓄意煽動意識形態對抗,鼓噪中國威脅。中方奉勸美方,別用霸權邏輯來揣度中國,別拿過時的冷戰思維看待中美關系,更別以戰略競爭為幌子,行對華遏制、打壓之實。
在3月6日的例行記者會上,針對美國國防部長相關言論,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強調,無論是“關稅戰”“貿易戰”,還是“冷戰”“熱戰”,打不得也打不贏。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大校也表示,美國不得“煽動戰爭”,應當拋棄“零和博弈”的執念,否則解放軍將用更堅定的意志、更強大的能力和更有效的手段,遏制一切威脅的挑釁。
中美關系牽一發而動全身,對全球的和平與穩定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合作共贏才是符合兩國人民利益以及國際社會普遍期待的正確道路。如果美國某些政客執意挑起戰爭,那必將給兩國乃至世界帶來難以估量的災難。美國應該認清現實,摒棄錯誤觀念,以理性、客觀的態度看待中美關系,通過對話與合作解決分歧,而不是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