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駐墨爾本記者 張爍
3 月 31 日,根據最新預測,日本政府已于周一發布嚴正警告,未來的特大地震及其引發的海嘯可能將導致多達 29.8 萬日本人死亡,預計造成的經濟損失將高達 2 萬億美元。
日本是世界上最容易發生地震的國家之一。日本政府認為,在被稱為南海海槽的海底震區發生 8 到 9 級地震的幾率高達 80%。
南海海槽是從東京以西的靜岡延伸到九州的長約 800 公里的一條廣闊海溝。菲律賓海板塊在此向歐亞板塊俯沖,不斷積累的構造應變導致歷史上大約每隔 100 到 150 年就會發生一次特大地震。
去年,在低谷邊緣發生 7.1 級地震后,日本首次發布特大地震預警。最近的一份政府報告顯示,未來三十年內發生這種特大地震的可能已經增長到 75%-82%。在最壞的情況下,該地區預計可能將發生 9 級地震。
2011 年的 9 級地震引發了毀滅性的海嘯,造成日本福島核電站的三個反應堆熔毀, 15000 多人死亡。
根據最新評估,一旦發生地震,日本 47 個都道府縣中的 10 個都道府縣內,至少 149 個市預計將發生最高級別的 7 級地震。
值得注意的是,高知縣的社區可能將面臨高達 34 米的海嘯巨浪,洪水深度可達 30 厘米或更深。
靜岡縣、三重縣、和歌山縣、德島縣和高知縣預計在地震后 5 分鐘內就將先遭受 1 米高的海嘯襲擊。盡管在建筑抗震方面取得了進步,而且沿海的海堤也在不斷改進,但預計死亡人數的實際降幅仍然不大 —— 自 2014 年以來僅減少了 20%,與政府80% 的目標相差甚遠。
海嘯對經濟的影響同樣嚴重,預計損失將上升到 292 萬億日元。
供應鏈的潛在中斷、影響 2950 萬戶家庭的電力供應以及 3690 萬居民的缺水可能會使恢復工作更加復雜、緩慢。
最壞的情況是,如果地震發生在深冬的夜間,很少有人能夠提前做好撤離準備。
專家小組指出,由于地震導致的建筑物、供水與下水道系統、其他基礎設施以及道路和交通系統損毀,無法及時向受災地區提供救援,因此受災人數可能會比預想中更多。多達 235 萬棟建筑物可能會因火災而受損。
在專家小組預測的死亡總人數中,估計約 21.5 萬人死于海嘯,約 7.3 萬人死于建筑物倒塌,約 8700 人死于火災。
注:本文為亞太日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