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眾認知里,吸煙傷肺似乎是板上釘釘的事。確實,吸煙產生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質,會直接刺激呼吸道,引發咳嗽、咳痰,長期積累還可能誘發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部疾病。可鮮少有人知道,吸煙對血管的傷害同樣觸目驚心,甚至在悄無聲息間給全身健康埋下定時炸彈。
從生理機制來看,吸煙時,尼古丁迅速進入血液。尼古丁會刺激交感神經,使其釋放去甲腎上腺素等激素,導致血管收縮。短時間內,這種收縮會讓血壓升高,加重心臟泵血負擔。就像給原本順暢流通的水管加上了幾道“緊箍咒”,水流受到阻礙,壓力自然增大。長期反復的血管收縮,會使血管壁彈性下降,逐漸變得僵硬,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動脈硬化。
吸煙還會破壞血管內皮細胞。血管內皮細胞是血管內壁的“守護者”,它們緊密排列,維持著血管的光滑和正常功能。一旦內皮細胞受損,就如同城墻出現了缺口。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 - C)便會趁虛而入,沉積在血管壁下,引發炎癥反應。炎癥持續存在,就會逐漸形成粥樣斑塊。隨著斑塊不斷增大,血管腔越來越狹窄,阻礙血液正常流動。數據顯示,吸煙人群患動脈粥樣硬化的概率比不吸煙人群高出2 - 6倍 。
吸煙對血管的危害還體現在影響血液凝固性上。煙霧中的有害物質會增加血小板的黏性,使血小板更容易聚集在一起。當血小板在受損的血管內皮處大量聚集時,就容易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脫落,隨著血流游走,可能堵塞在肺部、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的血管中,引發肺栓塞、心肌梗死、腦梗死等致命性疾病。據統計,約20%的急性心肌梗死和10% - 15%的缺血性腦卒中與吸煙密切相關。
吸煙對不同血管的危害也各有特點。在冠狀動脈,吸煙引發的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是冠心病的主要誘因。冠心病患者若繼續吸煙,心絞痛發作會更頻繁,心肌梗死風險大幅增加。在腦血管方面,吸煙導致的血管病變,會使腦供血不足,增加腦卒中風險,即使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吸煙人群的發病率也遠高于非吸煙者。在下肢血管,吸煙容易引發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會出現下肢發涼、麻木、間歇性跛行,嚴重時甚至面臨截肢風險。
戒煙,永遠是保護血管健康的關鍵一步。研究表明,戒煙后,血管內皮功能會逐漸改善,血液中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含量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會隨之下降。戒煙1年后,冠心病發病風險可降低50%;戒煙15年后,心血管疾病風險基本與不吸煙者持平。
吸煙對血管的危害是全方位、持續性的,絕不容小覷。為了自己和身邊人的血管健康,盡早戒煙是最明智的選擇。關注血管健康,從遠離煙草開始,別等身體發出嚴重警告,才追悔莫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