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加密市場雖冷,但實則利好消息頻出,比特幣戰略儲備與數字資產儲備建立、SEC訴訟全面停歇、山寨幣ETF進程加快等消息應接不暇,然而以價格論,比特幣卻始終表現低迷,山寨幣更是升級困難劇本,以太坊都一度跌破1800美元。核心來看,盡管利好頻現,但包含特朗普在內的發聲已然很難影響到加密市場,而市場自造血能力孱弱,需要外部流動性的注入,而非任何口頭的政策利好。簡而言之,當前加密市場的政策牛市后勁不足,決定價格的關鍵在于外部流動性的注入,在對等關稅愈演愈烈以及俄烏戰爭的磋商反復下,全球金融市場格外關注美國的經濟衰退情況。視野回到國內,香港代幣化市場迎來新進展,我國對于數字貨幣的探討也持續增加。
政策方向,2025年截至3月底,我國發布區塊鏈相關政策數為12條,同比去年Q1減少20條,其中,國家部委級別發布政策3條,涉及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等等,覆蓋領域包括銀行保險業以及數據基礎建設。整體而言,區塊鏈政策紅利逐漸消失,政策發布數量呈遞減趨勢,僅在數據要素衍生產業或垂直應用領域有所提及。3月,我國區塊鏈相關政策數僅有1條,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證券公司反洗錢可疑交易報告數字化運用示范實踐(征求意見稿)》。實際上,僅從證券業而言,我國證券領域在區塊鏈技術應用方面已然相對成熟,早在2021年,中證協就發布了證券聯盟鏈“中證鏈”,并于當年1月發布首個應用投行業務電子底稿監管系統,在后續完成了131家具有投行業務的公司的全部對接。但從應用模式而言,區塊鏈在證券業的主要應用仍聚焦于存證,目的在于增強券商電子數據的公信力,在多機構聯合運營、多機構函證互認、行業級別的數據共享和風險揭示等更為廣泛的領域應用深度不足。從此角度而言,本次征求意見稿正是中證協在區塊鏈技術的又一次深入,開始將區塊鏈視為監管技術手段而非輔助效率技術應用在證券業務中,對推動區塊鏈在證券業的全方面應用有著積極影響。
投融資市場,3月發生區塊鏈投融資事件80起,事件環比減少18.36%,3月融資總金額飆升,達到321.12億元,創下了近三年的最高紀錄。造成投融資金額飆升的結果是大額交易,本月大額融資增長迅猛,大額事件金額占比高達95.95%,若剔除大額融資,59起事件僅獲得金額13.12億元,可看出投融資事件與金額正持續萎縮,市場呈現出看似樂觀,實則隱憂暗生的局面。另一方面,眾多大額融資在本月集中披露與交易,除了有監管環境轉好的樂觀預期與提振信心之意,或也有應對外部不確定的考量。僅從金額論,3月數字貨幣領域一騎絕塵,以25起事件數獲得融資金額高達279.65億元。區塊鏈應用技術一改上月頹勢,增長迅速,本月完成事件數13起,融資金額為19.23億元,金額數環比上月增長263%,成為了在數字貨幣外融資金額第二位的領域。與應用技術相比,對應的區塊鏈行業應用略有下降,本月事件數雖達到31起,位列領域首位,但金額數僅有15.73億元,環比下降9.59%。值得注意的是,與上月僅有數字貨幣逆勢增長不同,行業應用是本月唯一金額數下滑的領域。整體來看,雖然事件總數少于2月,但3月融資總金額明顯增加,資本仍有增長預期。樂觀情緒歸因于美國政策的利好,從事件來看,無論是戰略比特幣儲備的建立還是SEC監管的換屆,對加密市場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大額資本投資加速,但從短期而言,價格受宏觀影響較大,資金量相對有限的中小型機構會傾向于戰略收縮,從而形成了投融資市場兩極分化的格局。
應用領域,代幣化市場現新進展。2月28日,亞太首只零售代幣化基金“華夏港元數字貨幣基金”正式上市,該基金是自2023年11月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SFC)發布“代幣化證監會認可投資產品”通函后獲批的首只零售基金。僅從基金標的來看,該基金是主要投資于港元計價的短期存款及優質貨幣市場工具,是一個典型的港元貨幣市場策略基金。根據官方資料,華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作為基金管理人管理該基金的投資,投資分為鏈上與鏈下,鏈下即正常認購與管理,在鏈上,投資者通過分銷渠道認購,認購后份額會根據1:1換算成對應代幣,代幣由SCB(渣打銀行)通過子公司 Libeara構建的數碼平臺創造,SCB也全權負責代幣化托管與運營。換而言之,投資者投資的實際金額,都可轉換成對應的代幣,盡管目前尚未開放二級市場,官方文件中也明確表示不存在點對點以及任何二級市場交易,但隨著技術成熟度與市場的提升,后續若代幣可在二級流轉,將成功實現鏈上、鏈下的雙向交易機制。本次代幣化基金的推出無疑是香港的創新嘗試,現有方案雖仍在基礎階段,并未實現虛擬貨幣的申購,選擇的基金也是穩健性質的貨基,但長期而言,隨著試點的不斷深入,基金的種類以及基金的交易方式,都可預見會日益豐富,除了二級市場未來可期外,透明、實時的交易也有望實現。
CBDC方向,本月,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張明發文《數字貨幣對國際金融體系的重構》,其提出比特幣是一種風格奇特的金融資產穩定幣,具備投資價格,并強調穩定幣才是真正可沖擊國際金融體系的數字貨幣,為最大程度應對貨幣沖擊,獲得數字時代的最大紅利,張明建議擴大數字人民幣替代范圍,推進中國的穩定幣建設,此外,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層面可以鼓勵對數字特別提款權(e-SDR)的試用與推廣。張明的發言不僅肯定了比特幣的投資價值,也釋放出了一定信號,即高層似乎開始關注于穩定幣的建設。實際上,自特朗普加密新政施行后,有行業人士就曾提到,美國政策會四步走,建立數字儲備、構建穩定幣監管框架、RWA以及啟動“可監管的新型 ICO”機制,通過鏈上穩定幣+鏈上資產,不僅可讓其他單位在數字時代錨定美元本位,美國可以規避傳統金融體系中越來越強的合規和地緣摩擦,實現金融“去摩擦化”。在此種背景下,我國可能的政策跟進是全球加密市場所關注的重點。但核心而言,穩定幣的使用必然會涉及到外匯管制的問題,這或是我國根本紅線,此外,規模場景也是需要考慮的范疇。長遠來看,穩定幣在國內放開仍難以實現,窗口香港仍是重要抓手,但為規避美國對中國國際化與跨境金融的結構性挑戰,數字人民幣的跨境聯通或會進一步增強。除了跨境互聯外,本土限制預計還會增強,對鏈上資產進入國內市場會采取更加嚴格的封堵,強化反洗錢規定。
以下為月度報告內容節選:
掃下方二維碼購買報告全文,或加入陀螺科技會員,先人一步洞察產業“真”趨勢!
陀螺財經的聯系方式
小黃(微信號 1892529194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