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高速上碰撞爆燃事件,輿論在愚人節這一天徹底爆發。非常遺憾的是,在本次事故中造成了3人身亡,在家屬萬分悲痛之際,所有人都迫切的想知道事情真相,希望能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為此,小米公司做出了詳細回應,并且透漏本次事故后臺的全部數據。
根據了解,首先事故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這輛車處于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智能駕駛,并且速度達到了116km/h。
而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事發路段因施工改變了行駛方向,將封閉的車道改到了對面的逆向車道。車輛在檢測出問題后,第一時間進行了提醒,并且開始減速,駕駛員在發現后也立刻接管車輛進入了人駕的狀態,只可惜車輛還是以97km/h的速度與隔離帶水泥樁發生了碰撞。
此后,小米公司立即將目前所知的數據提交給警方,我們從中也能夠發現很多細節。
3月29日 22:27:17 NOA被激活,車速116km/h
(證明車輛這個時間開始被智駕接管)
3月29日 22:28:17 輕度分心報警
(NOA被激活后,車主已放心交給了系統)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NOA不斷發出“請手握方向盤”的脫手預警、“請注意前方有障礙”,發出減速請求等提示,直到22:44:25NOA才被接管,進入人駕狀態。而在被接管的2分鐘時間內,車輛與水泥護欄發生了碰撞。
隨后在第一時間車端Ecall被接通,包括確認事故發生,報警、呼叫120急救,與車主取得聯系等一系列操作。
客觀的講,并不是小米出了這么多事故,而是各種品牌的車輛出的事故不比小米少,只是小米名聲在外關注度太高,出了事故就被放大了。小米在車出事故后能第一時間參與調查,并公開數據,這種擔當值得肯定。但目前還是很多網友對聲明并不買賬,想知道為什么車門打不開?反應時間為什么只有2秒鐘等等。可最終反射出發問題是,智駕究竟靠不靠譜?
實際上不只小米,目前國產新能源汽車,智駕已經成為了標配,可在面對復雜的道路上,事實證明我們還不能完全放心的將車輛交給智能駕駛。
所以針對此事,一場對智能駕駛的信任危機又重新被點燃了起來。有的網友表示,不懂為什么要將自己的聲明安全交給一臺冰冷的機器?還有一位資深的汽車修理工表示,自己已經把新能源汽車換成了燃油車。
其實無論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汽車,在高速行駛過程中,只要發生交通事故危險性都很大,我們更不能因為發生的幾次事故就停止科技的進步。但至少從目前來看,任何一家車企的智駕技術,都無法完全應對各種復雜的路面,我們也只能從一次又一次悲慘的事故中吸取教訓。
不知道各位車主對新能源汽車的未來,是什么看法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