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韓國首爾高等法院對李在明涉嫌違反《公職選舉法》案作出二審判決,推翻一審有罪判決,判定其無罪。去年11月,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在一審判決中認定李在明在2021年競選總統期間作虛假陳述,違反《公職選舉法》,判處其一年有期徒刑,緩刑兩年。李在明隨后提出上訴。韓國首爾高等法院此次判決認為,李在明在競選期間作出的“不認識”牽涉一起地產腐敗案關鍵人物的發言不屬于“發布虛假事實”。
李在明(資料圖)
李在明案件回溯起來,一審時被認定在 2021 年競選總統期間作虛假陳述,違反《公職選舉法》,被判處一年有期徒刑,緩刑兩年。但在 3 月 26 日的二審中,首爾高等法院認為李在明在競選期間作出的 “不認識” 牽涉一起地產腐敗案關鍵人物的發言不屬于 “發布虛假事實”,從而推翻一審判決。這一判決結果,為李在明未來的政治道路清除了一大障礙。
從韓國國內政治格局來看,李在明無罪釋放意義重大。他所在的共同民主黨是韓國最大在野黨,在韓國政壇影響力不容小覷。當下韓國總統尹錫悅深陷彈劾風波,韓國政局動蕩不安。李在明無罪判決后,在諸多民調中支持率大幅上升,有數據顯示其支持率高達 51.7%,遠超執政黨的潛在候選人。倘若尹錫悅彈劾案通過,韓國需在 60 天內舉行大選,以李在明當下的人氣,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屆韓國總統。
李在明在外交政策上的觀點也備受矚目。此前,美國《華盛頓郵報》對李在明進行專訪時,他明確指出韓國無法承受 “疏遠中國” 的代價。他認為韓國應平衡外交關系,不能一味追隨美國,疏遠中國,同時也要加強與美國的安全聯盟以及美日韓三邊關系。在他看來,美國自身對中國的態度都是動態調整的,韓國更應調整對最大貿易伙伴中國的態度。李在明還曾批判尹錫悅的政策,稱其導致中國從韓國的最大出口國、貿易順差國變為最大貿易逆差國,給韓國經濟造成巨大損失。
李在明(資料圖)
在李在明二審判決無罪的當下,韓國卻在一些事務上對中國提出要求。近期,韓國個別媒體和有關方面就中方黃海深海漁業養殖設施表達關切。中國駐韓國大使館發言人闡明立場,中方設置的是深海漁業養殖設施,位于中國近海,是對近海海洋資源的合理利用,符合中國國內法和國際法,不違反《中韓漁業協定》,也不影響韓方依據《協定》享有的權益。中方對設施采取嚴格環保和安全措施,且設置時已公開發布消息。但韓國依舊對此表達所謂 “關切”,這背后是否有更深層次的政治因素推動,值得玩味。
若李在明未來當選總統,韓國外交政策大概率會出現調整。他主張的平衡外交政策,有望改善因尹錫悅政府強硬對華政策而陷入僵局的中韓關系。中韓兩國經貿聯系緊密,中國長期以來都是韓國重要的貿易伙伴。尹錫悅政府上臺后,其一系列親美親日、對華強硬的外交政策,不僅讓中韓關系緊張,還對韓國經濟造成負面影響,韓國諸多產業在中國市場份額下降。李在明若執政,為了韓國經濟利益和國際形象,可能會積極修復與中國的關系,加強在經貿、文化、科技等多領域的交流合作。
李在明(資料圖)
不過,韓國國內政治斗爭錯綜復雜,檢方已表示將就李在明二審無罪判決上訴。若最高法院終審確定李在明刑期,他將面臨被剝奪選舉權,無法參選下屆總統。即便如此,李在明無罪判決引發的政治漣漪已在韓國政壇擴散,對尹錫悅政府的壓力也在持續增大。
韓國政壇的風云變幻,從李在明的無罪判決到韓國在國際事務中對中國的態度,都讓國際社會對韓國未來走向充滿好奇。未來,韓國是繼續在外交上跟隨美國,與中國關系僵持,還是在新的政治力量推動下,回歸平衡務實外交,改善與周邊國家尤其中國的關系,我們拭目以待。而韓國在黃海漁業設施等事務上對中國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也不應成為影響兩國關系正常發展的阻礙,通過平等對話、尊重彼此權益,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