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風暖,文化潤民心。3月30日,任城區阜橋街道解放路社區內,身著漢服的孩童正執筆書寫“仁”“禮”等《論語》名句,中醫藥文化體驗區飄來陣陣艾草清香,科技展臺前孩子們驚嘆于三棱鏡折射出的七彩光譜……這場融合經典誦讀、惠民服務、科技體驗的文明實踐活動,標志著濟寧市“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行動全面鋪開。全市首批80個試點社區將通過“市統籌、縣配送、鎮承接、社區享”四級聯動機制,精準對接群眾需求,讓文化服務更接地氣、更具溫度。
儒學薪火傳萬家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上午9時,解放路社區“孔子學堂”內書聲瑯瑯。20名身著傳統服飾的學童在國學老師帶領下,以“誦讀+書法”形式研習《論語》精髓。“針對轄區青少年需求,我們推出‘誦論語、寫書法’系列課程,讓經典從書本走進生活。”社區文化專員張老師介紹,“孩子們通過這樣的舞臺展示,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性更高了。”活動現場還特別設置了“《論語》書法體驗區”,孩子們不僅可以臨摹《論語》名句,還能將自己的書法作品帶回家珍藏。“一邊讀《論語》一邊練書法,既學到了道理,又練了一手好字,特別有意義!”四年級學生小林興奮地展示著自己的作品。許多家長也表示,這種將經典誦讀與傳統書法相結合的形式,讓傳統文化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惠民服務零距離
市直機關醫院專家團隊帶來的“中醫惠民”活動成為中老年居民“打卡點”。由內科、中醫科、眼科等組成的多學科診療團隊,為居民提供把脈問診、體質辨識、健康指導等全方位服務。“醫生不僅詳細詢問我的病史,還根據我的體質特點,開出了個性化的養生食譜和運動方案。”68歲的張阿姨對這樣細致的服務贊不絕口。現場還設置了中醫藥文化展示區,居民可以近距離了解中藥材功效,體驗艾灸、推拿等傳統療法。
公益市集采用“線上預約+線下服務”的創新模式,居民通過社區微信群提前“點單”,即可享受理發、家電維修、衣物縫補等12項便民服務。愛心義賣區的手工藝品全部出自社區“巧手媽媽”工作室,既展現了社區居民的巧思妙手,又為公益事業籌集了善款。社區黨委書記馬海明表示:“通過點單式服務,我們精準對接部門單位資源和群眾需求,及時調整活動,群眾滿意度達98.6%。”
古今對話啟新智
在“科技文化”體驗區,志愿者正用三棱鏡演示《夢溪筆談》記載的光學現象。“原來古人早就發現了光的秘密!”孩子們通過VR設備“穿越”到宋代科技現場。據任城區委宣傳部工作人員介紹,這種“科技+文化”的創新模式將在轄區各文化社區推廣,讓傳統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飛入尋常百姓家。
濟寧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委講師團團長林群表示,“下步,我們將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重點打造‘三個一’工程,即一本動態更新的《優質文化資源目錄清單》,一套精準對接供需的聯動機制,一批如‘誦論語、寫書法’等特色品牌,讓優質資源如春風化雨,持續滋養社區居民心田。”
隨著四級聯動機制深入推進,更多文化圖景正在濟寧社區徐徐展開:清晨的八段錦教學強身健體,午后的非遺工坊傳承匠心,傍晚的“百姓舞臺”上演居民自編小戲小劇,夜間熱鬧的“中醫藥文化集市”人聲鼎沸……這座孔孟之鄉、千年古城正書寫著“以文化人、以文惠民”的時代答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