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期間,有兩個被執行死刑的人,一個叫張志新、一個叫遇羅克,他們的被殺經常被用來說明文革期間的無法無天、濫殺無辜。
如去了解張志新,是通過1979年6月5日《光明日報》第一版上的通訊《一份血寫的報告》;文中說,張志新1969年9月18日以反革命的罪名被捕入獄,1975年在沈陽被割斷喉管后槍殺;原因則是,張志新在“文革”中反對林彪、“四人幫”而被殺害。
當時寫這篇通訊的人叫陳禹山。盡管文章發表時,署名是孫鈞、苗家生、陳禹山三個人,但真正的執筆者、采訪者是陳禹山一個人。
這個說法來自《南方周末》網站2002年06月27日的一篇名為《張志新冤案當初是逐步披露的》的文章。文章作者稱,他曾于1998年7月21日在深圳南山采訪過陳禹山;陳當時剛從深圳特區南山區委宣傳部長的位置上退下來。
在2002年的這篇文章前,《中國新聞網》上有一篇2000年7月6日的文章,標題為“張志新冤案還有新的秘密”。文中說:當年采寫報道張志新案件的陳禹山最近又一次披露其案情,揭示其中新的秘密。
陳禹山說的秘密就是:當年的報刊報道,張志新是由于在“文革”中反對林彪、“四人幫”而被殺害。這并非事實真相的全部。其主要原因,陳禹山在他發表的長篇通訊《一份血寫的報告》提到:“她(張志新)在充分肯定毛澤東同志的豐功偉績的同時,情深意切、光明磊落地對自己的領袖的某些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表達了她對自己的領袖的熱愛和深厚的階級感情?!?/p>
張志新
張志新姐妹
張志新平反大會
按照“張志新冤案還有新的秘密”一文的說法,張志新被殺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為反對林彪、“四人幫”而被殺害的了,而是因為對毛主席“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這就是最終的答案了嗎?似乎沒有那么簡單。前面說的《張志新冤案當初是逐步披露的》一文中,還披露了張志新的婚外情問題。
陳說:他在調看張志新案卷時見到了張本人的自白,張坦率承認了同沈陽一位文藝界人士有婚外戀。陳還說,當時他看到這一案卷時,已采訪過張的丈夫曾真,了解到曾真當年體弱多??;于是,可以想見,在夫妻性生活方面,身體健康的張可能處在一定程度的性饑渴狀態……
到了2003年3月,已移民到美國的陳禹山在洛杉磯華人電臺上接受采訪時,再次說起張志新交代過自己的婚外情、承認“發生關系”五次,并澄清說她并未被輪奸等為大家關注的問題……
大家知道,在七十年代,婚外情之類的事情絕對是見不得人的,一旦不正當的男女關系被曝光,當事人就會身敗名裂,人們的吐沫星子會讓當事人的生活變得生不如死。
于是,就有人就此給出了另外一種分析:張志新的婚外性行為暴露后,精神受到了極大打擊,自覺無顏見丈夫孩子,就想自殺;加上丈夫曾真(有說法稱其是曾志之弟),在她被抓后一直沒有去探望,后又提出離婚,這讓她更加生無可戀;于是,就做出了一些瘋狂的舉動,尋死覓活,目的就是作賤自己、以求死。
《上海檔案信息網》截圖
張志新和孩子曾林林、曾彤彤
張志新和丈夫曾真,孩子曾林林、曾彤彤
這個說法似乎說得過去,因為張志新的所謂(對偉人)“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并不是像陳禹山說的那樣輕描淡寫,而是在開會或其他公開場合時高呼“絞死XXX”、“油炸XXX”、“千刀萬剮XXX”等極為惡毒的口號。
現在的《上海檔案信息網》上還有一篇題為"張志新割喉慘死冤案的真相"的文章,其中有這么一段:1973年11月16日,張志新在犯人參加的批林(彪)批孔(子)大會上,當報告人批判林彪推行“極右路線”時,這時精神已失常的張志新站起來喊:“中共極右路線的總根子是毛澤東”。因而張志新被認定“仍頑固堅持反動立場,在勞改當中又構成重新犯罪”,被提請加刑,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請注意其中的“提請加刑”一詞,盡管事實的真相、現在看起來還很迷離,但是通過這段的描述、至少能夠看出:1975年4月3日張志新被執行死刑,是走了法律程序的;至于判決是否公正、量刑是否過重,那都是另外的問題,冤假錯案各個時代都有、并不是文革時的特例。
但在陳禹山的文章中,使用“被殺害”一詞來代替“被判死刑”,明顯地是在給人以草菅人命的誤導,極容易讓人聯想到無法無天、草菅人命。這顯然是不妥的;究其實質,是打著給張志新求公正的旗號,對其他人員的誣陷。
網上有消息說:張志新當時是開國上將周桓(時任中共遼寧省委書記處書記)的秘書,周桓在文革中受到“迫害”,張志新之死可能是受到她的牽連。
文革結束后,周桓曾說過“張志新還是個娃娃啊……她不是我周桓的孩子,為什么要殺死她啊”“我帶著張志新的材料呢,我拼死老命也要交給黨中央,不給張志新同志平反昭雪我死不瞑目啊”之類的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