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市花都區花山鎮熱橙社區,一片4.5畝的撂荒地,曾經雜草叢生、蚊蟲肆虐,如今卻綠意盎然,成為居民心中的“幸福菜園”。這一轉變不僅改善了環境,更讓居民在參與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幸福感,黨群關系也在共同勞動中更加緊密。
(改造前:撂荒地雜草叢生)
群眾幸福感:從“臟亂差”到“推窗見綠”
環境改善,生活更舒心。曾經的撂荒地是社區的“衛生死角”,蚊蟲滋生,居民苦不堪言。如今,這里變成了綠意盎然的菜園,社區綠化率大幅提升,居民們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生活環境煥然一新。
勞動收獲,心里更踏實。通過“陽光抽簽”,139塊菜地公平分配到居民手中。大家親手播種、施肥、收獲,不僅吃上了新鮮蔬菜,更在勞動中感受到滿滿的成就感。
居民參與度:從“旁觀者”到“主人翁”
共建共享,人人有份。社區通過“種前承諾+退出管理”機制,確保菜地分配的公平性。居民們積極參與清理荒地、種植蔬菜,成為菜園建設的“主人翁”。
田間課堂,學有動力。社區開設“田間微黨課”,邀請農技專家培訓種植技術,組建“黨員幫幫團”線上線下答疑。居民們在學習中提升技能,在互動中增進感情,參與熱情持續高漲。
黨群連心:從“你講我聽”到“共商共建”
黨員帶頭,凝聚人心。支部書記率黨員突擊隊沖鋒一線,帶頭清理荒地、平整土地。黨員們還認領了10塊“示范田”,以實際行動帶動居民參與,黨群關系更加緊密。
(改造中:黨員突擊隊開展“清荒行動”)
共享菜園,結出“連心果”。通過“紅色田長制”和《文明種植公約》,黨員與居民共同管理菜園,大家在勞動中交流感情,在合作中增進信任,“幸福園”里結出了黨群“連心果”。
(改造后:綠意盎然的菜園成為社區新名片)
這片曾經的撂荒地,如今成了熱橙社區居民指尖沾泥、嘴角帶笑的生活角落。播下的種子不僅綠了邊角空地,更在鄰里協作中悄然生長出歸屬感——從“各自關門”到“一起彎腰”,黨群互動的紐帶在松土澆水間更加緊密。熱橙社區黨支部以“一方菜園”為支點,撬動了環境改善與情感聯結的雙重收獲,為社區治理提供了可觸摸的解題樣本。
來源:花宣
編輯:黃柱
復核:龔耀東 吳敏娜
校對:賈愚 彭天陽
審核:鄧必彥
內容推薦
“花都發布視頻號”內容推薦
“花都兩會”系列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