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在江余的心中,葫蘆是她傳承文化、實現夢想的橋梁。她希望通過努力,讓更多的人走進葫蘆的世界,感受這份獨特的藝術魅力——(引題)
江余的“葫蘆江山”(主題)
滄州日報記者 尹超 攝影報道
在滄州園博園承德園內,有一家獨具特色的店鋪——江山葫蘆閣。店鋪約30平方米,里面大大小小的葫蘆烙畫手工工藝品令人眼花繚亂。店主江余35歲,保定人,2007年嫁到滄州。她用一雙巧手,把對葫蘆烙畫的熱愛,化作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開啟了人生中一段別樣的旅程。
工作中的江余。
源于熱愛
說起對葫蘆烙畫的喜愛,要追溯到江余小時候。
江余出生在保定,自幼便對繪畫有著濃厚的興趣。小時候,她常在紙上寫寫畫畫,那些簡單的線條與色彩,是她對世界最初的藝術表達。而葫蘆,這個充滿吉祥寓意的物件,也早早地走進了她的生活。
江余的爺爺熱衷葫蘆烙畫,在爺爺的熏陶下,她也開始在葫蘆上嘗試創作。“第一個葫蘆烙畫作品,是在一個小八寶葫蘆上刻字。”江余說,當時刻的什么字已經記不清,大人看了,都說好看,這也鼓勵了她。此后,放學后在葫蘆上刻字、畫小動物,成為她休閑娛樂的重要方式,也為她的少年時代增添了別樣的色彩。
隨著年齡的增長,江余踏入了社會,先后從事過銷售、兒童攝影等工作。這些經歷讓她體驗到了不同的生活滋味,但她心中對葫蘆烙畫的熱愛從未消失。
2007年,江余嫁到滄州,邁入了人生新階段。不管生活多忙碌,江余總會抽出時間拿起電烙筆,在葫蘆上勾勒出心中的圖案。彼時的葫蘆烙畫,是她忙碌生活的調節劑,也是一種情感的寄托。
葫蘆小飾品。
專注創作
起初,江余的葫蘆烙畫作品主要贈送朋友。她在葫蘆上烙下“平安”“靜心”“自在”等字樣,或是繪制荷花等圖案,每一個作品都飽含著她的心意與祝福。
這些作品充滿了生活的溫度,深受朋友們的喜愛。隨著技藝的不斷提升,江余開始嘗試更復雜的創作,她的作品也逐漸從單純的禮物,轉變為具有藝術價值的手工藝品。
葫蘆烙畫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深厚的藝術功底。
烙畫時要根據葫蘆的形狀、質地,運用電烙筆的溫度和力度,在葫蘆表面烙出深淺不一的線條和圖案,通過黑、白、灰的層次變化,凸顯出畫面的立體感。雖然江余沒有專門學過美術,但憑借著對繪畫的熱愛和多年的經驗,她逐漸掌握了這門藝術的精髓。
在創作過程中,不同的圖案難度也大不相同。植物類圖案相對簡單,像荷花、蘭花草等,江余一天便能完成。而人物類圖案則復雜得多,尤其是開臉部分,對美術知識和技巧要求很高。江余在創作人物時,常常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不斷琢磨人物的神態、表情,力求做到栩栩如生。
慢慢地,江余的作品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一次偶然的機會,一位愛好者看中了她用大八寶葫蘆創作的牡丹花烙畫,并執意購買。這件事讓江余意識到,原來有這么多人喜歡她的作品,也堅定了她將葫蘆烙畫當作事業的決心。
2010年,江余成立了工作室,辦公地點就在自己家里。每天,她會花費幾個小時在電商平臺上直播,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葫蘆烙畫的制作過程。她的真誠與熱情吸引了不同年齡段的粉絲,作品銷量也不錯,客戶遍布全國各地。
在直播過程中,江余不僅賣出了作品,還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交流葫蘆文化,分享創作心得,這讓她非常開心。
葫蘆茶葉罐。
傳承發揚
江余并未滿足于此。她渴望有一個更大的展示平臺,讓更多的人了解葫蘆烙畫這門藝術。“葫蘆烙畫不僅僅是一種技藝,更是一種文化。我愿意為傳承這項技藝貢獻自己的力量。”江余說。
不久前,市級非遺釋心齋葫蘆烙畫代表性傳承人陳曉飛邀請她入駐園博園。園內濃厚的文化氛圍,讓她心動不已。她毫不猶豫地將工作室搬到了園博園,開啟了“江山葫蘆閣”的新篇章。
園博園環境優美,舒適宜人,為江余的創作提供了更好的條件。同時,園里其他傳統文化項目,也讓這里的文化氛圍更加濃厚。“店鋪搬到園博園后,我經常會和一些非遺傳承人交流,感覺特別好。”江余說。
江余與其他非遺傳承人相互交流、切磋技藝,不斷提升自己的創作水平。在這里,她有了一種使命感——把葫蘆烙畫這門技藝傳承下去。
如今,“江山閣葫蘆”里擺滿了各種各樣的葫蘆工藝品,有葫蘆茶葉罐、葫蘆手串、葫蘆掛件等,種類多達幾十種。這些葫蘆有的是由江余自己種植的,有的則是收購而來。
江余在市郊租了一畝地,專門種植葫蘆,品種有八寶葫蘆和小冬瓜葫蘆等。自己種植葫蘆,能讓她更好地了解葫蘆的生長過程,為創作提供更多靈感。
如今,江余依然在網上直播。從最初的愛好,到如今的事業,她付出了許多努力,也收獲了滿滿的幸福。“我將繼續努力,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讓葫蘆烙畫這門技藝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江余說。
來源:滄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