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4月2日這個最早簽字日只剩一天時間,李嘉誠售賣港口事件卻迎來了反轉。
據香港媒體表示,下星期長和集團不會與美國財團簽署售賣港口的條約,然而這個“反悔”是不是來的太晚了些?
不僅李嘉誠旗下的數個公司股票,也連著許多天出現了大面積下跌,就連中國市場監管局對此次港口交易表示要依法進行調查。
說實話如今的局面頗有些騎虎難下的樣子,而美國面對李嘉誠的“緩兵之計”也做出了回應....
李嘉誠售賣港口
3月4日深夜,長和集團突然發布公告,宣布與美國貝萊德財團達成初步意向,計劃出售旗下43個港口。
這43個港口遍布亞歐美23個國家,其中不乏巴拿馬運河沿線的戰略要地,消息一出,市場嘩然,這些常年盈利的港口,為何要急于出手?
為何不公開招標,而是直接與貝萊德私下敲定?這速度快得讓人摸不著頭腦。
李嘉誠和長和集團的回應很簡單:“這只是正常的商業決策。”然而這句輕描淡寫的解釋并未平息外界的質疑。
香港《大公報》率先發聲,指出交易背后可能隱藏著更大的“陰謀”,如果交易達成,貝萊德將掌控近百個港口,其中包括巴拿馬運河的關鍵節點。
這意味著什么?中國商船的航運命脈,可能會落入美國財團手中,一時間輿論炸開了鍋。
旗下股價崩盤
交易消息傳出后,資本市場迅速做出了反應,3月28日,香港股市開盤,長和集團股價如同斷了線的風箏,一路狂瀉跌幅一度超過7%,創下近三年來的單日最大跌幅。
恐慌情緒迅速蔓延,投資者紛紛拋售股票,長和系旗下的長和、長江基建集團、電能實業和長實集團四家公司市值一天之內蒸發超過780億港元。
這還不算完,整個港股市場都被拖下水,當天恒生指數下跌2.3%,無數股民損失慘重。
為了挽回局面,李嘉誠緊急指示長和集團發布全年業績報告,希望用亮眼的數字穩住市場信心。
然而現實無情地打了臉,業績報告發布后,股價非但沒有回暖,反而繼續下探。分析人士指出,投資者對長和集團的信任已跌至冰點。
這場始于港口交易的風波,就像給公司股價打開了一個泄洪口,資金如潮水般流失,李嘉誠苦心經營多年的商業帝國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
中國出手,反壟斷審查啟動
就在市場一片混亂之際,3月28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通告,宣布對長和集團與貝萊德的港口交易展開依法審查。
監管部門明確指出,此次交易涉及43個港口,若被貝萊德接手,其控制的港口數量將接近百個,占據中國海上貿易航運的相當比重。
這種規模的集中,很可能觸發反壟斷條款,更重要的是,巴拿馬運河的戰略地位不容忽視,一旦落入美國財團手中,中國商船可能面臨限流、加價,甚至被扣留的風險。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國,海運通道的安全直接關系到國家經濟命脈,巴拿馬運河作為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咽喉,每年承載著大量中國貨物的運輸。
如果美國利用港口控制權施加“長臂管轄”,對中國商船設卡加稅,甚至在沖突時切斷航線,后果將不堪設想。
國家市監局的審查,既是為了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也是為了守護國家戰略安全,這一舉動迅速贏得了民眾的支持,人們普遍認為,這是對李嘉誠“在商言商”說法的有力回擊。
輿論發酵,李嘉誠形象受挫
與此同時,香港的輿論戰也在升溫,《大公報》接連發表多篇評論,從最初的質疑,到后來的勸誡,再到最后的嚴厲譴責,語氣愈發強硬。
文章指出,長和集團的交易不僅是商業行為,更是對國家利益的潛在威脅,尤其是巴拿馬運河的歸屬,關乎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話語權,絕非兒戲。
香港特首梁振英也在社交媒體上罕見發聲,批評部分商人“無祖國”的立場,矛頭直指李嘉誠。
民眾的情緒也在持續發酵,曾經李嘉誠被視為香港商界的傳奇人物,他的每一個決策都被奉為經典教材。
然而這一次,人們開始重新審視這位97歲老人的動機,有人說他是為了套現離場,也有人認為,他是在向美國示好。
無論真相如何,長和集團的公眾形象已跌入谷底,即便交易暫緩的消息傳出,民眾的不滿并未消散,反而加深了對李嘉誠“唯利是圖”的印象。
交易推遲,長和陷入兩難
3月28日,香港媒體爆出一則重磅新聞:原定于4月2日與貝萊德簽約的計劃將被推遲。
長和集團隨后證實,交易因“復雜性”需要更多時間商討,但并未明確表示放棄,這條消息讓外界松了一口氣,卻也讓長和集團的處境更加尷尬。
如果堅持交易,反壟斷審查和輿論壓力將接踵而至,如果放棄交易,之前付出的努力和市場損失將付諸東流。
更何況時間拖得越久,民眾的不信任感越深,長和系的股價恐怕難以翻身。
分析人士指出,長和集團如今進退維谷,即便轉向公開競標,或徹底終止與貝萊德的合作,市場信心也難以短時間內恢復。
李嘉誠或許低估了這場交易的敏感性,他習慣了以商人視角看待問題,卻忽略了港口背后牽涉的地緣政治博弈。
這一次他的商業邏輯與國家利益發生了正面碰撞,結果是他始料未及的。
美國淡定回應,國際博弈浮現
面對中國的高調審查,美國國務院的反應卻異常平靜。
3月29日,發言人布魯斯僅用“不意外”三個字回應此事,這簡短的表態耐人尋味,既透露出美國對中方態度的預判,也暗示了其對巴拿馬港口的長期覬覦。
專家分析,美國推動這筆交易的目的不僅在于經濟利益,更是為了強化對全球海運的控制權。
巴拿馬運河不僅是貿易通道,也是軍事戰略要地,一旦掌控,美國便可在關鍵時刻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施壓。
這三個字看似輕描淡寫,卻讓中國的警惕性進一步提升。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評論稱,美國的淡定恰恰證明,他們早已將這筆交易視為一場國際博弈的棋局,而中國此次審查,則是一步及時的反制,旨在守住自己的出海命脈。
參考資料: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將依法對長和港口交易進行審查 觀察者網
港媒:香港長和集團賣港口計劃暫緩,下周不會簽約 北京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