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清晨,德陽市廬山路小學三年級的同學們身著統一校服,在研學導師的帶領下,走進綿竹趙坡茶仙谷,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茶文化研學之旅”。同學們在青山綠野間化身“小茶農”,通過采茶實踐、制茶體驗、茶藝學習的全流程體驗,在山水間感受中國茶文化的獨特魅力,體會勞動創造的快樂。
茶園課堂:一芽一葉總關情
活動伊始,同學們在茶農師傅的帶領下走進茶仙谷云霧繚繞的生態茶園。翠色欲滴的茶壟間,茶農生動講解了茶樹生長周期、茶葉分類等知識。“原來茶葉要經歷春夏秋三季才能長成,我們喝的每一口茶都來之不易!”同學們認真聽著講解,觀察著茶樹嫩芽的分布規律。這一刻,課本中的植物知識變得具象化了。
戴上竹編斗笠,挎上小竹簍,身著“采茶服”,同學們在茶園開啟了“實戰”模式。盡管手法略顯生疏,但每個人都嚴格按照“一芽一葉”標準細心采摘。“要輕捏茶梗往上提,不能扯斷嫩芽”,茶農師傅耐心細致地指導同學們學習“提手采”的正確手法。三年級(3)班的鄔屹柏同學舉著剛采下的“一芽一葉”高興地向大家展示,他的茶簍里整齊碼放著嫩綠的茶尖,“原來采茶不是隨便摘葉子,還要看顏色和形狀呢!”
匠心制茶:指尖上的非遺傳承
在制茶區,“手工炒茶”的體驗環節讓孩子們大呼神奇。在溫度高達200℃的鐵鍋中,茶葉隨著茶農師傅的手掌翻飛起舞,漸漸褪去青澀泛出清香。“要像給小貓順毛那樣輕柔”,茶農師傅邊說邊示范“抖、悶、抖”的炒制口訣。看著一片片新鮮茶葉經過殺青、揉捻、整形、烘干等工序,在茶農師傅的手中逐漸成型。同學們在感受茶葉“由脆變柔”的過程中,也深切地感悟到“一茶一飯來之不易”。
匯集起全班同學一起新采的嫩芽,戴上防燙手套,同學們開始兩人一組,動手炒茶,大家都學著炒茶師傅的手法,做得有模有樣。三年級(2)班的劉曦陽興奮地分享制作心得:“我要把這個‘春天的味道’帶回家給爸爸嘗嘗!”
在趙坡廚房的手工實踐課上,通過茶葉+桂皮、八角、香葉等香料的結合,同學們還親手煮出了一大鍋茶香和鹵香的茶葉蛋。大家品嘗著香噴噴的茶葉蛋,分享著勞動實踐的快樂。
茶藝體驗:舉手投足皆是文化
在春光明媚的室外課堂,茶仙谷的高級茶藝師為孩子們演示了長嘴壺茶藝,并每班邀請了幾兩位同學上臺體驗。接下來的傳統蓋碗茶表演,溫杯、投茶、注水、奉茶……同學們專注觀看茶藝師的每一個動作,從觀茶色到品茶湯,在禮儀學習中領悟待客之道。體會“茶禪一味”“以茶喻志”的意境。“我第一次知道‘蓋碗茶’茶蓋的寓意是‘天’。喝茶不僅解渴,更是美的體驗。”三(4)班丁語涵品嘗了茶藝師沖泡的香茗,一邊回味一邊贊嘆。茶香裊裊中,大家共品一杯好茶。
研學總結:行走的課堂收獲多
活動尾聲,孩子們互相分享研學收獲,展示自己親手制作的茶樣。廬山路小學帶隊教師沈老師表示:“這次研學不僅讓孩子們理解了‘一片葉子的旅程’,更讓孩子們在躬耕實踐中傳承傳統文化,培養了專注力與感恩之心。未來我們將繼續開展這類融合傳統文化與自然教育的特色課程。”
春風輕拂,滿載而歸的“小茶農”們帶著勞動成果與成長感悟,為這場春日研學畫上圓滿句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