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視界網報道 3月31日下午,由國家大劇院、中國工筆畫學會聯合主辦的“大道同工——當代中國工筆畫七人展”在國家大劇院藝術館隆重開幕。展覽聚合了當代中國工筆畫領域學術探索、創作創新上有突出成績的七位著名畫家陳孟昕、賈廣健、劉萬鳴、盧禹舜、莫曉松、唐勇力、王穎生(按姓氏拼音排序)的代表性作品近百件,集中展示了他們創作上的契合時代命題與民族審美的獨特藝術表達、異曲同工的語言樣式,反映了他們在中國工筆畫的現代轉型進程中的深刻洞見和探索軌跡。展覽由范迪安任總策劃,吳洪亮任策展人,許向群任執行策展人。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國家畫院、北京畫院等單位為展覽提供了學術支持。
參加開幕式的文化藝術界的領導有:原文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蔡武,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原常務副校(院)長、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何毅亭,中宣部原副部長、中國文聯原黨組書記胡振民,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諸迪,國家大劇院院長王寧,原文化部副部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原院長王文章,中國文聯原副主席、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理事長左中一,最高人民檢察院原黨組成員、中央紀委駐最高檢紀檢監察組組長蘇德良,原文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丁偉,中國文聯原黨組副書記、副主席覃志剛,中國文聯原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楊承志,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中國文聯原黨組成員夏潮,黑龍江省原副省長、人民日報原副社長張建星,中國記協黨組書記、新華通訊社原副社長劉正榮,中國藝術研究院原院長連輯,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會長、中電建科技發展集團董事長王思強,北京衛戍區原政委孫本勝,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本次展覽總策劃范迪安,中國國家畫院黨委書記燕東升,北京印刷學院院長田忠利,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副主任苗宏,中國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北京畫院原院長王明明,中國美術家協會原分黨組書記、副主席徐里,中國美術館原常務副館長馬書林,國家大劇院副院長王斑,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成員、秘書長王平,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河北省美協主席祁海峰,文化和旅游部藝術發展中心副主任喬宜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章云,中國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何家英,書畫頻道董事局主席王平,中央紀委駐人民日報紀檢監察組原副組長潘選民,中央民族大學原副校長、中國美協民族美術藝委會名譽主任殷會利,中國美術館原副館長、中國美協綜合材料藝委會名譽主任胡偉,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于文江,中國美協志愿者協會副主席、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原館長何加林,武警部隊政治工作部宣傳文化中心創作室原主任苗再新,榮寶齋常務副總經理、拍賣公司董事長范存剛及夫人張果,海軍文藝創作室原副主任鄒立穎,榮寶齋副總經理唐輝,海南儋州市人大主任馬飛及夫人徐瑛梓,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畫院院長、本次展覽策展人吳洪亮。
參加開幕式的著名老藝術家、美術創作與教學單位負責人、企業家有: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郭怡孮,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蘇百鈞,中國工筆畫學會原常務副會長蕭玉田,首都師范大學黨委委員、美術學院院長王海濱,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院長丘挺,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協民族美術藝委會主任烏日切夫,中央美術學院科研處處長于洋,中國國家畫院創研規劃處處長袁學君,中國國家畫院理論研究所所長陳明,中國國家畫院中國美術報社長、主編金新,中國美術館理論部主任裔萼,中國美術家協會重彩學會會長許俊,中央電視臺主持人、著名畫家董浩,北京粉畫研究會會長李莘,專業畫院著名畫家尚可、姚大伍、李愛國、林容生、邢少臣、李雪松、馬天羽、董卓、韓學中、鄭慶余、杜軍山,北京工商聯副主席、雍陽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明,北京市世界旅游城市發展中心主任李寶春,百錦城影業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白海寧,天月集團趙晶、王巖及企業界嘉賓王朝軍、王靜、王小玲等。
來自媒體的嘉賓有:石巖、王燕、魏迪、張鑫、劉海山、陳晨、王永偉、趙靚、于小瀛、李濤、王穎、蘇輕評、梁洪文、梁琴、劉晶、游居龍、杜澤等。
來自中國工筆畫學會的著名工筆畫家有:副會長徐累、王志純、安佳、王冠軍、羅翔。中國工筆畫學會各藝委會主任、副主任有:李傳真、孫震生、王牧羽、王德芳、崔進、潘纓、郭繼英、賈寶鋒、劉山花、郭子良、汪港清、方政和、牛朝、孫愷、焦洋。
中國工筆畫學會理事代表有:倉亭亭、劉吉、孫志剛、周秀琴、鄒精訓、王一帆、王水清、孫陶、田野、譚斐、袁玲玲、崔景哲、丁秀琴、傅春梅、何夢瓊、黃歡、李立青、馬明宸、莫睿、譚曉世、王雪峰、王鵬澂、王墉、吳冰、楊小云、陳子豐、岳小飛、張卉、張猛、張鵬、張世靖、黃歡、仇春霞、魯雙喜、蘇柏斗、丁鼎、王霄。
開幕式上,國家大劇院副院長王斑、中國工筆畫學會會長陳孟昕、中國國家畫院院長劉萬鳴、本次展覽策展人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本次展覽總策劃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先后致辭。七位畫家為國家大劇院捐贈了7幅精品力作,國家大劇院院長王寧為畫家們頒發收藏證書。
中國工筆畫源遠流長,積淀深厚,在新時代工筆畫創作進入新的高潮,成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彰顯時代精神的圖像載體。此次展覽內容涵蓋人物、花鳥和山水,集中反映了他們在工筆畫創作領域的文化思考和探索實踐。陳孟昕是中國工筆畫學會會長、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他的《一方水土》《暖月亮》《溪山曉行》等作品用獨特色調、富有張力的造型及繁密的場景所構建的密體樣式,反映了人與自然休戚與共的依存關系和人文關懷,實現了浪漫現實主義的當代呈現;賈廣健是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天津美術學院原院長,他的《溪塘過雪》《碧水金荷》《秋籟無聲》是對荷花題材的鐘情與深挖,重彩勾填和沒骨兼備,標志性的荷花造型和大景花鳥傳遞出奕奕神采和生生不息的生命狀態;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國家畫院院長劉萬鳴的《花蔓宜陽春》《秋藤架下》《瓜熟蒂落》等作品透露著細膩的古意和工寫兼具的韻致,意境空闊清冷、悠遠淡逸,以古之韻傳今之感悟,創造出“一花一世界”之境界;中國國家畫院原院長、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畫研究院院長盧禹舜的《覆天載地四方八極六合九州大道不孤天下大同》系列山水畫延續了他“靜觀八荒”“天地大美”“乾坤大義”的主題,在靜謐博大、深沉神秘的山水大架構中探尋彼岸理想和心境逍遙;北京畫院副院長、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莫曉松的《飛花漫天游》《碧晴云潮起》《素處以默》等作品憑借豐厚的色彩和肌理的張力形成頗具現代意味的圖式,使花鳥景觀處在云蒸霞蔚、亦真亦幻的天地蒼茫之境;中央美術學院國畫學院原院長、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特聘導師唐勇力的《古今行》《大唐盛世》《敦煌之夢》系列作品,敦煌壁畫元素與現代人物解構重組,思緒幽游古今,在沉郁厚重的格調中感嘆民族命運與生命意義;中央美術學院修復學院院長、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主任王穎生的《踱步》系列作品中現實生活的人物徜徉穿梭于涉獵中西的文化符號中,以超越現實的畫面結構傳達文化反思和思維的遼遠深邃。這幾位畫家藝術風格鮮明、表達方式和語言拓展各異,卻都有著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和使命擔當,有著對中國工筆畫之“大道”的執著追求,這也是展覽主題為“大道同工”的立意所在。
國家大劇院作為國家級綜合展示平臺和首都的重要文化窗口,努力推動文化繁榮與發展,推出了多場優質藝術展覽。此次與中國工筆畫學會聯手辦展,以別開生面的個案形式展現當代工筆畫傳承古韻又充滿現代活力的學術樣態,不僅可作為工筆畫當代發展的鮮活注腳,更重要的是為廣大觀眾帶來一場視覺與精神的藝術盛宴,以藝術激發觀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展覽將持續到4月20日。
展覽現場
文字/中國工筆畫學會
攝像、攝影/徐智勇 李建龍王鑫
轉載請后臺獲取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