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15歲的女孩子厭學了,死活都不去學校,她跟父母說:"爸爸媽媽,不要讓我再上學了,學習太苦了,我害怕學習,我一想到學習我就想自殺。”
父母問:“你真的有自殺的念頭嗎?”
孩子說:“如果再讓我上學,我肯定會自殺。你們不要以為我在嚇你們。"
父母嚇壞了,趕緊讓孩子休學。
女孩放棄追求
休學期滿,父母希望孩子回到學校。他們以為孩子已經(jīng)徹底放松了,但是孩子說:“我要退學,我是死活不去學校了,要讓我上學,那你們就在墳墓里見我吧。”
父母非常無奈,非常想讓她去上學,又不敢讓她去上學,怕她走絕路,出現(xiàn)什么意外。
這個孩子她給父母表達了一個愿望,讓父母感到很吃驚,她說:“爸爸媽媽,我再長一長,長到18歲(她今年15歲),我就去當保安,你們給我找關系,把我送到保安公司去。”
父母問:“你為什么想當保安?”
孩子說:“我每次走進小區(qū),看到保安,我就羨慕得不得了,我覺得當保安挺好的。我到我們學校去,看到門口站的保安,我也特別羨慕他們,我就想當保安。”
父母無法理解一個15歲的女孩子竟然有這樣一個理想——當保安。
我告訴大家:我可不想當保安,我人生的目標不是當保安,我也做不了保安,讓我每天好幾個小時站在門口,我受不了。我認為我天生不是當保安的。上帝給我的使命不是當保安,而是創(chuàng)作。
一個15歲的孩子,正是樹立雄心大志的時候,但她卻放棄了一切追求,要當保安,這里隱藏著什么秘密?父母讓我跟這個孩子交流一次,摸一下她的底,看她以后還能不能上學。
我問這個孩子:“你為什么想當保安?”
她說:“當保安好!”
“好在哪里?給我說的詳細點。”
“我覺得穿上那身服裝有點像警察,我從小就想當警察。”
(我不想當警察,我可能愿意打工也不想當警察,因為我不想做工具,就這么簡單——凡是把我變成工具的,我一律不做,我要做純粹的人。很多人年輕的時候想當人民警察,想當解放軍叔叔。但我的理想不是。)
“你小時候想當警察,看來當警察無望了,你想當保安,那你知道保安和警察的區(qū)別嗎?”
“挺像的!”
“哪里像?我給你分析:第一,公安局的人是公務員,正式的警察,而保安是臨時工,性質不一樣;
第二,功能不一樣,保安是保護一個單位或者一個小區(qū)的一般性的安全,而警察是負責維護社會治安,維護交通秩序,進行一些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偵查,它的功能要比這個復雜多了,它是國家機器之一,而保安不屬于國家機器;
第三,收入不一樣,一個警察的收入至少是一個保安收入的三倍以上;
第四,受尊重的程度不一樣,大多數(shù)人認為警察是令人尊重的一個好職業(yè),但是卻認為保安并不是什么好職業(yè),一般是低學歷的人,在其他行業(yè)無法有好的發(fā)展前途的人才會做保安,這個你沒搞清楚。”
我再問:“你想當保安是不是還有一個目的,覺得保安簡單,做保安沒有壓力?”
她說:“是的,我就想活得簡單一點。”
接下來,我給她是這樣分析的:保安看起來簡單,站在門口問進來的人,你找誰,來登記一下;在院子里轉轉看看,有沒有陌生人詢問一下,有個野狗野貓的趕出去,你看上去很簡單,實際上不簡單。
“有什么不簡單,這不是很好嗎?沒有壓力。”
“ no!他的壓力大了。”
“他有什么壓力?”
“一個月三四千塊錢,養(yǎng)活一家人,能沒有壓力嗎?你想一想?只是你沒有這個經(jīng)驗,你小,你現(xiàn)在不知道人的壓力到底來自哪方面。其實大多數(shù)人的壓力都來自于經(jīng)濟,可能是精神壓力,也可能是經(jīng)濟問題造成的,保安這么低的收入,要養(yǎng)活一家人難呀!孩子要花錢,老婆要花錢,父母要花錢,自己要花錢,區(qū)區(qū)三五千塊錢根本不夠。保安不可能有很高的收入,除非你是皇帝的保安。”
逃避壓力
因為她處在學生時代,只知道自己有壓力,這個年齡的人有學習壓力。那么,成年人的壓力她不知道。青少年的壓力來自于學習和成長,成年人的壓力主要來自于經(jīng)濟,你家有5個億,你的壓力不大,很多東西都可以拿錢辦到。錢不是萬能的,這話沒錯,但是沒錢萬萬不能這句話也沒錯。
大多數(shù)人從早忙到晚,從年首忙到歲終,也不過是為了賺錢、養(yǎng)家糊口。當你真正做了保安,你看你的壓力大不大?人家走進門,看到一個女保安,這女的沒什么本事,只能當保安,這女的讀書讀不好,只能當保安,你看看你有沒有壓力?一個月拿這么一點工資還要養(yǎng)家糊口。
女孩說:“那我就不結婚了,我一個人賺錢一個人花就行了。”
“你不結婚,你也不想賺很多錢,就意味著你放棄了享受婚姻生活的機會,就意味著你放棄了做妻子的機會,就意味著你沒有當媽媽的機會,也意味著你沒有過富有生活的機會,想過沒有?”
“我不想當媽媽。”
我問她:“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是誰?”
“當然是我爸我媽。”
“my mother my father,你爸你媽在你看來是最偉大的人,你不想當媽了,也就意味著你不想做偉大的人,這好像有點道理。”
我又問:“你想不想去馬達加斯加?你想不想去希臘看看地中海?你想不想到波士頓吃波士頓的大龍蝦?你想不想去New York,去看曼哈頓高樓林立的現(xiàn)代化城市風光?你想不想去看時代廣場?你想不想去看十七里灣卡梅爾小鎮(zhèn)?丹麥村?”
“想,誰不想?”
“可是你當保安永遠就沒有這個機會了,一個月4,000塊錢一年4萬八,去趟美國5萬以上,10天至少花5萬,一年的收入都沒有了,你沒有這種機會了,經(jīng)濟會困擾你,會限制你。你好好想想,要不要再當保安?”
“好!讓我想一想吧!你這么一說我也害怕了。”
“害怕什么?”
“害怕當保安。”
“當保安也害怕,上學也害怕,那你在中間選一個”。
她還正在選擇,我現(xiàn)在正在一步步引導她。
其實,孩子這種行為背后有深層次的原因。第一、認知簡單,第二、她其實在逃避壓力。她以為當保安沒有壓力,你這樣幫她一分析,她就知道當保安也蠻有壓力。
我們小區(qū)的一個保安是我的老鄉(xiāng),一個很老實很善良的人,租人家的地下室,讓人家趕出來了。
有一次,我們還在南京,就給我太太打電話說:“老鄉(xiāng),你能不能把你的車庫租給我。”我老婆說:“我的車庫里面東西太多了,沒處放。”他說:“我今天晚上就沒處住了,人家不讓我住了。”住的是地下室車庫,誰愿意過這樣的生活?
“人心思富”是正義的,人活著就是要追求幸福的生活,幸福生活包括物質上的富有和精神上的富有,兩個不富有都不行,一個經(jīng)濟極度貧乏的人談幸福,我看沒門。
歡迎大家持續(xù)關注我,如果大家有心理咨詢需要,尤其是與學生心理健康有關的問題,可以向我咨詢(+VX bywj1960)。
本文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作者簡介
王國榮,心理學家,獨立學者,作家,中國整體心理療法的創(chuàng)立者、中國循證心理療法第一人。曾任心理醫(yī)生雜志社首席學術顧問,上海博愛醫(yī)院高級心理治療師,是中國國內最有實力與天賦的心理學家之一。
出版了十余部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專著,其中《學生心理問題突破性治療》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數(shù)百所大學列為館藏圖書,《50 種心理治療與調適方法》獲中國高等院校出版社聯(lián)盟最受讀者歡迎圖書獎,《人生最重要的 10 種關系》被中國文化出版社列為心理學大師系列叢書,《與抑郁癥握手言和》榮獲最受讀者歡迎專業(yè)圖書獎。
喜歡本文請點贊分享一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