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之眼”深圳書城灣區城即將在月底交付,作為全民閱讀新地標,它有哪些獨特之處?
建成后將給市民帶來哪些新體驗?一起看看吧!
主體建筑外圍作業已完成,計劃月底交付
近日,記者在深圳書城灣區城建設現場了解到,目前,兩棟主體建筑的外圍作業已經完成,“灣區之眼”的形態顯現。工人們正在進行公共區域鋪磚、收邊收口等最后的收尾工作,全力沖刺三月底的交付節點。
灣區書城項目全過程工程咨詢項目負責人葉小明告訴記者,該項目去年進入裝修和幕墻施工階段,去年年底基本完成了消防驗收和竣工驗收,“我們計劃今年3月份完成設備收口工作,然后進行交付,計劃今年下半年開業。”
據了解,該項目占地面積6.6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13.1萬平方米,地處寶安中心區中央綠軸東側,直通地鐵5號線寶華站,未來將協同城市干道與交通樞紐,將“一小時生活圈”輻射至整個粵港澳大灣區。
項目建筑分為南北兩區,北區規劃了藝術花園、人文萬象、無界生活、青年藝術聚落四大空間,南區則規劃了10000平方米的灣區民俗館以及歡樂META、灣劇場兩大空間。
(效果圖 圖源 / 深圳工務署)
在設計上,項目以“玉盤”為設計理念,與寶安中心區中軸線上另一側方形建筑寶安區圖書館、青少年宮相呼應,形成“天圓地方”的整體格局。
項目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間。首層與負一層之間存在大量的下沉廣場與架空區域,實現地上與地下的有機聯通,增加了參觀流線的豐富性與書城項目“城市樞紐”的軸心功能。地下室建筑設計采用“曲水流觴”的蜿蜒曲線布局,與寶安圖書館、寶安青少年宮、城市地下通道以及地鐵線路完整銜接。通過“1環5廊”及9條地下功能通道,與周邊城市及區塊完整銜接的環形人行網絡賦予城市區位的“中央樞紐”。
(效果圖 圖源 / 深圳工務署)
采用全方位創新業態,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
“灣區之眼”寓意灣區文化發展的著眼之處、點睛之筆,打造集知識成長、文化發布、藝文展演、科創展示為一體的復合式多元文化交流平臺。
“灣區之眼”將通過全方位的業態創新,打造成為全球地標級文化體驗目的地:設有八大文化主題空間,通過沉浸式閱讀場景的打造,為讀者提供更加充實、更加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場景;采用“文化新生概念+場所提供”方式,承擔灣區文化發布功能,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發布平臺和文化發聲高地;打造7×24小時全天候開放的綜合策展平臺,以文化研習為宗旨,通過源源不斷的社群碰撞,締造灣區文化盛景;
將通過科技賦能文化,將歷史場景、歷史人物再次呈現,打造全場景沉浸式的時空隧道,助力文化數字化發展。
據了解,“灣區之眼”建成后,預計年舉辦文化活動超過800場次,年均接待讀者超過1000萬人次,將成為深圳推進全民閱讀活動的重要平臺和粵港澳大灣區標志性的現代公共文化生活空間,充分展現深圳在全民閱讀推廣上的先行示范形象,給市民帶來便捷、多元、親近自然的閱讀體驗。
來源丨 深圳衛視深圳新聞、深圳工務署、濱海保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