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鄒長珍 薛歡)近年來,漢中勉縣持續推進農業科技化和產業化發展,積極拓展水產發展空間,探索特色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成功養殖南美白對蝦等水產品,開辟了水產養殖新路徑。
走進新街子鎮杜寨村陸基循環水智慧養殖基地,40余個養殖池整齊排列,水循環設備不停地運轉,一只只蝦苗如同蝌蚪般活力四射,60歲的技術人員全慰英正在育苗池仔細查看蝦苗長勢情況,“目前我們這兩個育苗池投放了30萬尾南美白對蝦蝦苗,再過半個月分散到其他養殖池進行養殖。”全慰英介紹,南美白對蝦生長周期大概三個多月,首批產品預計6月底能上市。
“蝦是個比較‘嬌氣’的生物,對生長環境要求很高。”據項目負責人羅笑寒介紹,企業主要采用“海鮮陸養”模式來養殖南美白對蝦和擬穴青蟹等水產品,通過設定恒定溫度,真實模擬海水環境,引進了海水模擬系統、水循環處理系統、生態智能系統以及各類監測平臺,對水溫、光照度、溶氧量、PH值等參數進行嚴密監測,通過加入鈣、鎂、鉀等微量元素及益生菌反復試驗,最終調配成適合南美白對蝦生活的“人造海水”。
“這一個直徑6米的池子,能養700斤蝦,普通海水養殖的話至少需要1.5畝地。” 在羅笑寒看來,工廠化循環水養殖不僅最大限度節省了土地資源,還可以減少養殖用水量,廢水零排放,環保的同時更好地促進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預計年產南美白對蝦50萬斤,年產值1500萬元。”他表示,準備下半年籌建項目二期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目前已經接了100萬斤的訂單了。”
隨著“海鮮陸養”模式的成功實踐,勉縣水產養殖業正逐步走向規模化、產業化。聚焦招商引資和重點項目建設,該縣在溫泉鎮實施萬畝稻漁綜合種養及小龍蝦深加工項目,在褒城鎮實施陸基循環水特種水產養殖項目,同時,結合市場需求和水域特點,該縣加大優良新品種的引進推廣,新引進了鱘魚、虹鱒魚、鱸魚、南美白對蝦等名特優養殖品種,持續優化漁業產業結構。目前全縣水產養殖總面積2.5萬余畝,產值5.4億元。
責任編輯:安心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xbxxb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