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玉山公司開業三周年,正式發出“為品牌立志、為行業立行、為時代立言”的口號。 群玉山向外界公布了其創造的廣告行業的三個標準: 一,是否開創了公共敘事的“新范式”,且被行業借鑒與復用。 二,是否沉淀“社會性資產”,動員更多社會力量,撬動更多社會資源,推動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共同增長。 三,是否獲得超預期的“傳播效果和市場反饋”。 群玉山是小而美類型公司的杰出代表,其戰略格局展現出超越規模的宏大視野。如果我們從行業觀察的角度看去,氣魄背后是對廣告行業的時代啟示。
群玉山—馬曉波的高度
從群玉山的主張可以看出,其本質是廣告人從“商業工匠”向“文化建筑師”的精神覺醒。通過哲學思維重構行業使命,以社會學視角突破創作邊界,用文化基因激活品牌價值,最終在商業與社會、傳統與現代、個體與群體的多維張力中,開辟了廣告行業的新范式。這種高度,既是個人和公司智慧的綻放,更是中國商業文明邁向新階段的縮影。
三年時間,群玉山是如何走到這樣的高度的呢?
理解群玉山,必從馬曉波開始。馬曉波是群玉山公司的董事長,廣告業都知道,馬曉波是群玉山的靈魂。
“為品牌立志,為行業立行,為時代立言”,與其說是借鑒了“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不如說群玉山是借此承載了志存行業的廣大胸懷。
從群玉山和馬曉波歷來的作品可以看出,為時代而廣告是最為突出的方向,也正是在這個方向上打造出了最為成功的作品。
在群玉山之前,馬曉波就以《后浪》出圈,以一個廣告作品引爆了現象級的社會關注。此后,馬曉波一直沿著這個方向用力。
▌圖源:中歐商業評論
馬曉波的心中,他采取的是滑翔傘式的宏觀視野——拒絕陷入細節迷宮,通過“山川走勢”般的全局觀把握行業趨勢,并始終將廣告同社會性聯系在一起,把廣告目標定義為“社會性資產”。
從一部《后浪》走到了今天的群玉山,馬曉波的廣告行業關鍵詞是“公共敘事”“社會性資產”。馬曉波的實踐是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創作廣告,讓廣告站在了時代的頂峰和社會心理的潮頭之上,其推崇的公共性敘事的目的,是將廣告轉化為社會情緒的容器與價值觀的載體。馬曉波曾經在和著名廣告學者丁俊杰教授的對話中回憶,在《后浪》的創作時期,他非常享受中國高歌猛進的時代精神,因此,《后浪》是自然而然、發自胸臆的作品。而隨后到來的意外疫情,改變了社會心理,彼時,他又深深地體會到整個社會的療傷心理。前后兩年的變化,對他的廣告創作帶來的變化也是巨大的。
從個體上看,一個成就小而美的廣告公司,往往具備了區隔特色的戰術特長,在專業上走到了無人區,然而從戰略上看,他們無一例外必須要扣準時代的脈搏。缺少時代性,廣告公司在專業高度上是走不遠的。
與時代共鳴,成就小而美
中國廣告行業呈現明顯的“小公司主導”特征。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統計數據,截至2023年,全國廣告業事業單位和規模以上企業(年營收2000萬元以上)僅1.7萬家,卻貢獻了全行業91.8%的廣告業務收入(1.3萬億元)。這意味著剩余約8.2%的收入由數量龐大的中小廣告企業創造。
從企業數量看,廣告行業呈現“金字塔結構”:頭部1.7萬家規模以上企業占據頂端,中間層和底層數量巨大。例如,深圳作為廣告業重鎮,2024年商事主體中含“廣告”業務的企業達36萬家,其中95%以上為中小微企業。
今天,廣告行業小公司盛行的弊端愈發明顯。
廣告創意依賴靈活團隊,輕資產運營模式降低了創業門檻;數字技術普及使小型團隊能通過平臺接單,弱化了傳統廣告公司的規模優勢。同時,不斷增長的新注冊小廣告企業,進一步印證了行業“小而散”的發展態勢。盡管頭部企業主導市場份額,但中小公司憑借細分領域的專業能力和創新活力,構成了廣告生態的重要基礎。
廣告公司向小而美發展,重要的是專業。
專業體現在很多方面。小公司可以建立敏捷響應機制,利用決策鏈條短的優勢,快速捕捉社會熱點,如《后浪》那樣對代際議題的即時回應;也可以垂直領域深耕,聚焦特定行業或創意形式,如群玉山擅長的公共敘事。
然而,不管是怎樣的專業化,與時代共鳴是廣告公司成功的大方向。
在當前這個時代,廣告從服務提供者到價值共創者顯得越來越重要,機會更多地出現在與品牌共同挖掘社會議題上,形成“商業+社會”的共生模式。行業的積累也從短期流量轉到長期資產上,如《后浪》成為文化符號后,積累出品牌社會資本。
廣告行業的“小而美”革命,本質是行業從規模擴張向價值深耕的覺醒。群玉山的實踐證明,小公司可以通過專業化能力突破資源限制,以社會價值共鳴實現商業反超。在這個信息過載的時代,廣告的終極競爭力不在于資本規模,而在于能否用專業的創意能力,在社會文化的深層結構中找到那個“撬動地球的支點”。
下一個時代共鳴——AI
廣告向數字化轉進的趨勢下,中小廣告公司處境艱難。
廣告業正經歷著自電視媒體普及以來最劇烈的范式轉換。根據WARC預計,2024年中國的在線廣告將占據市場驚人的86%份額,而傳統廣告公司客戶流失率大幅上升37%。
我們這個時代,認知維度出現代際斷層。傳統的“創意+媒介”雙輪驅動模式,在算法推薦時代遭遇降維打擊。傳統創意總監的審美經驗,難以匹敵AI對用戶行為數據的實時解析。資源壟斷正在失效。媒介購買優勢被程序化購買平臺消解,數據資產積累速度遠不及AI模型迭代速率。
下一個時代最大的專業化將是AI化。
廣告行業的時代化正在經歷從“創意手藝”到“認知工程”的質變,AI技術重構了行業的核心能力坐標系:
洞察模式出現量子化躍遷,AI驅動的心智建模,能實時解析消費者情緒微表情數據,斷崖式擊敗人類調研效率提;創意的生成式進化,可以實現從文案到視頻的全流程自動化生產;投放的認知閉環,平臺使用AI實現“傳播效果-用戶反饋-策略調整”的毫秒級循環,使廣告ROI效率幾何級數提升。
已經完成的數字化中,大平臺上的廣告業務受益最大。好在,DEEPSEEK的平權化也帶給了小廣告公司機遇。算力普惠、模型開源、工具即用三個方向賦予小廣告公司技術平權,重塑行業競爭格局。
廣告行業的AI化浪潮,本質是人類認知能力的體外化延伸。當創意不再依賴個人天賦,當洞察可以算法化生產,廣告人必須完成從“經驗執行者”到“認知架構師”的蛻變。DEEPSEEK等技術帶來的平權化機遇,不是簡單的工具升級,而是認知革命的入場券。未來的廣告業,將是認知資本的競技場——誰能構建更強大的認知模型,誰就能在品牌與消費者的心智博弈中掌握主動權。
正如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一個時代也會有一個時代的廣告。在奮發開放、百家爭鳴的時代,創意是自由底蘊的精神表現;在國力強盛、民族復興的時代,公共是集體自信的自然抒發。群玉山的成功,在于其敏銳地把握住了時代性。將群玉山的的經驗推而廣之,廣告傳播、數字營銷、品牌建設,我們這個行業的方方面面都應走在與時代共鳴的前列。唯有如此,大而全者能以格局引領風潮,小而美者可憑特色深耕價值,廣告行業才能在時代浪潮中千帆競發。
◎ 責編:劉照龍、排版:孫艷娜、主編:楊猛。
◎ 聲明: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
◎ 版權:文章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品牌官方,如有侵權,請聯系嘯嘯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