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社交媒體上一張所謂“福建艦全艦沖擊試驗”的衛星照片在快速瘋傳,引來不少軍迷廣泛轉發討論,更有好事者以此PS了福建艦“全艦沖擊試驗”的照片。
▲網傳福建艦“全艦沖擊試驗”衛星照片
大家伙兒關心國防建設是好事,但事實是,無論是網傳的衛星照片還是“福建艦全艦沖擊試驗”照片,都不是真正的福建艦全艦沖擊試驗照片。福建艦全艦沖擊試驗是一定會做的,而且不止做一次,但是目前還沒有相關圖片和影像資料公開發布,網傳的“全艦沖擊試驗”衛星照片和福建艦的全艦沖擊試驗無關,但這并不是說上面這張衛星照片是假的。
上面的衛星照片是真的,福建艦正在進行轉彎機動,右舷300米左右的空中有一朵巨大的云朵,然后這個瞬間被過頂的美國陸地衛星8號拍到了,僅此而已,和所謂的“全艦沖擊試驗”無關。
為什么軍機圖這么篤定上圖衛星照片中福建艦右舷附近的巨大蘑菇狀云朵是自然存在的云朵而非全艦沖擊試驗產生的沖擊波呢?
首先,這團蘑菇云太大了,完全不可能是全艦沖擊試驗爆炸物爆炸產生的蘑菇云。
網傳衛星照片中福建艦右舷的蘑菇云最寬處直徑在1000米左右,這是什么概念呢?我們假設福建艦的艦體長度是320米,那么這團蘑菇云里可以塞下3條首尾相連的福建艦,聽起來是不是很震撼?
好,我們來看看全球現役最大航母“福特”號航母全艦沖擊試驗的照片。
▲福特號航母全艦沖擊試驗照片
看到了嗎?10萬噸級的福特號航母全艦沖擊試驗時炸藥爆炸產生的超級浪花直徑目測只有艦體長度的1/2左右,也就是160米左右。這是40000磅炸藥水下爆炸產生的巨大浪花尺寸,記住這個大概尺寸。
如果覺得上面這張圖是角度問題,那么請看下圖,這也是福特號航母同一次全艦沖擊試驗時不同角度的照片。從這個航拍角度看,福特號航母全艦沖擊試驗時爆炸物產生的浪花尺寸還不到全艦長度的1/3,大概相當于三個艦島并列起來的體積。
▲福特號航母全艦沖擊試驗另外一個角度的照片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從700公里高的太陽軌道衛星上看這么大的浪花是什么效果,如果說300多米長的航母看上去和指甲蓋大小差不多的話,那么全艦沖擊試驗產生的爆炸浪花大小大概只有指甲月牙那般大小。
▲衛星視角下的福建艦海試
而網傳福建艦“全艦沖擊試驗”衛星照片中的那朵蘑菇云,尺寸好比兩根手指并起來的大小,這么一類比大家應該就能理解為什么網傳福建艦“全艦沖擊試驗”衛星照片中的巨大蘑菇云不可能是爆炸產生的蘑菇云了。
這里我們再極端一些說,如果制造爆炸要產生直徑1000米以上的巨大蘑菇云,那么大概率要上核彈了,普通的炸彈可炸不出那么大的蘑菇云來。
其次,網傳福建艦“全艦沖擊試驗”衛星照片中爆炸浪花的位置不正確。
網傳衛星照片中的爆炸浪花中心距離福建艦距離大概有800米左右,而實際上全艦沖擊試驗炸點距離艦體的距離應該在100米左右,離艦體800米沖擊波傳遞會損失很多能量,沖擊波導彈艦體時能量可能無法達到沖擊試驗的標準,無法模擬實戰中反艦導彈在航母艦體附近爆炸產生的沖擊能量,試驗也就失去了意義。
▲羅斯福號航母全艦沖擊試驗照片
我們可以看一下羅斯福號航母進行全艦沖擊試驗時的歷史照片,可以看到爆炸物就設置在艦體右舷100多米的地方,而且炸點就設置在艦體右舷中部附近,這樣全艦都可以被爆炸產生的沖擊波均勻覆蓋到,艦體各部位都能被能量相近的沖擊波沖擊,這樣測試得到的測試數據是比較科學的。
而我們看文章題圖中福建艦與那么巨大蘑菇云的相對位置關系,二者距離800米以上不說,位置也完全不對,如果按照這個相對位置關系來炸的話,艦艏承受的沖擊波能量要顯著大于艦體側舷,測試結果自然也是沒有太大參考價值的。
其三,全艦沖擊試驗時航母一般會以非常低的航速接受沖擊,而網傳福建艦“全艦沖擊試驗”衛星照片中,福建艦明顯進行了長距離的高速航行之后又以相對較高的航速進行了轉彎機動,艦艉可見明顯的尾流,這也不符合全艦沖擊試驗的條件。
綜上所述,無論是網傳的衛星照片還是“福建艦全艦沖擊試驗”照片,都不是真正的福建艦全艦沖擊試驗照片,福建艦相關測試的試驗資料大家靜待官宣就好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