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俄烏和談,個人不看好,根本談不出個什么結果。為啥?就因為標題這句話,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怎么去期待在談判桌上得到呢?
談判無非就是拖時間,壓根就不可能達到雙方都滿意的程度。而且目前雙方幾乎勢均力敵,不是一邊倒的局面,所以還不是和談的最佳時機。
只有一方把另一方打得徹底沒脾氣了,沒法掙扎了,這時候再回到談判桌上,一切才有談的可能。當然了,該邏輯適用于絕大多數的交戰雙方,對于那些還沒開打就先慫了的那一方,自然是予取予奪,盡量滿足對方的要求。
這一點沙俄深有感觸,因為他們在東方就曾經享受過這么一波紅利,壓根不需要怎么動手,光在談判桌上動動嘴,就得到了他們想要的一切。
不費一兵一卒,得到外東北百萬領土
1853年到1856年,沙俄在克里米亞戰爭中,被英法聯軍擊敗,損失了50多萬大軍,黑海艦隊全軍覆沒,連沙皇都因為承受不了這個結果嘎了。
在這種情況下,沙俄的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在1858年急匆匆跑到璦琿城,要求當時的黑龍江將軍奕山將黑龍江以北約60萬平方公里割讓給沙俄,同時將烏蘇里江以東的40萬平方公里,作為中俄共管區。
很明顯,那時候沙俄自身損失慘重,再加上遠東距離俄核心區山高路遠,穆拉維約夫手里連1000人都沒有,根本不足以在遠東組織起一場對清朝的大戰。
結果穆拉維約夫就是敢在這種情況下,跑到談判桌上要這么多好處。可以說,如果能得到這么大一塊地,哪怕沙俄戰死100萬人,都不虧。結果穆拉維約夫空口白牙,不費一兵一卒,還真的嚇得奕山簽訂了《璦琿條約》。
奕山雖然是清朝皇室,但畢竟只是封疆大吏,他哪有資格與別國簽訂割地條約呢?所以清廷得知這個消息以后,壓根就不承認《璦琿條約》的合法性。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穆拉維約夫會如此篤定奕山會簽約呢?主要還是因為當時的清朝腹背受敵。一邊是南方的太平軍在作祟,另一邊則是北方的英法聯軍在搞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清廷根本無法支援黑龍江。奕山摸不清沙俄的虛實,他認為如果打起來,可能連黑龍江以南都會搞丟了。
清廷不認賬,沙俄肯定要再想其他辦法。反正土地他們已經實質占領了,就等法律手續了。到了1860年,沙俄可算等來了機會。
沙俄慫恿英法聯軍攻打京城,嚇得咸豐帝撒丫子跑了,最終清廷只能答應英法的所有要求。
這個時候沙俄的代表也要求分一杯羹,他們的理由是,他們調停了戰爭。
結果清廷也只能與之秘密簽訂《中俄北京條約》,不僅承認了《璦琿條約》,而且還將烏蘇里江以東原本劃為中俄共管區的40萬平方公里,也都割讓給了沙俄。
這么一來,沙俄不費一兵一卒,壓根就沒和清朝交戰,在談判桌上嚇破了清廷官員們的膽,便得到了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外東北。
談判桌上,強占西北51萬公里土地
1860年以后,清廷高層也是痛定思痛,決定進行洋務運動。當然了,前提條件是咸豐帝走人了,慈禧、恭親王這幫少壯派開始掌權了。
他們掌權本身就是剝奪了八大輔政大臣們的權力,壓根不合法,所以為了做出點成績,慈禧和恭親王合作,開展了這場洋務運動。
可洋務運動剛開局,沙俄又來搞事情了。他們在奪取中亞大片土地的時候,順帶著入侵了新疆西北地區。
這個時候不管清廷怎么與之交涉,他們都不答應歸還寸土。因為穆拉維約夫留下過一句名言:同中國人不能用和平的方式進行談判。
最終恭親王服軟,認為如果不答應沙俄的要求,他們在西北要的將會更多。所以1864年,清廷與沙俄簽訂《勘分西北界約記》,將外西北4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讓給了沙俄。
到了1871年,沙俄趁著中亞軍閥阿古柏到新疆創業的機會,直接占領了伊犁。當時伊犁將軍多次向沙俄索要該地,都被拒絕。沙俄的理由是,先幫清朝管著伊犁,哪天清朝收復了新疆,他們自然原封不動地歸還伊犁。
到了1878年,左宗棠擊敗阿古柏收復了新疆。這個時候沙俄開始耍賴了,死活不肯歸還伊犁。
最終雙方談判了3年之久,在1881年達成了《伊犁條約》。沙俄同樣沒有和清軍交戰,便再次割走了外西北7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新疆西北5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就這么著被沙俄給割走了。
沙俄從真正打敗過清朝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沙俄和清朝極少交手。往遠了說,可以追溯到康熙年間的雅克薩之戰。這一戰中,沙俄敗給了清朝。
往近了說,則是1900年的庚子俄難了。這時候17萬俄軍入侵東北,當時東北一共才5萬左右的守軍。其中一大半都直接聽從將軍的命令,繳械投降了。只有當時的黑龍江將軍壽山,一直在抗擊沙俄。最終因寡不敵眾,兵敗自盡。至于吉林將軍長順和盛京將軍增祺全都選擇了投降。
當時沙俄同樣是趁火打劫,而不是與清朝一對一較量。那時候正值八國聯軍侵華,沙俄趁機奪取了東北,就問你雞賊不雞賊?
所以說沙俄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擊敗過清朝,但是卻從談判桌上,憑借洋人的外貌,和無禮蠻橫的談吐,嚇得清廷官員選擇就范。
這才是真正的,不通過戰爭,單純通過談判,就能得到想要的一切。不過沙俄也明白,這事兒只能在東方實現,哪怕在中亞,都不可能辦成這事兒。
沙俄打下的每一寸土地,幾乎都是硬骨頭,需要耗費不少人力物力和時間,唯獨在占領遠東大片土地的時候,沒怎么費功夫。
趁火打劫是談判獲利的關鍵
說了這么多,那么為什么沙俄能夠在東方,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這么多好處呢?難道真的因為清朝是軟柿子嗎?
其實沙俄辦這些事兒的時候,都是挑時間的。康雍乾三朝的時候,清朝實力強悍,怎么就不見沙俄能從東方得到多少好處呢?
- 1858年到1860年,沙俄得到外東北百萬國土的時候,清朝所面臨的壓力非常大。南方有太平天國,北方又有英法聯軍。
- 1864年到1881年,沙俄得到外西北的時候,清朝正處于洋務運動階段。清廷不敢招惹是非,只好答應了沙俄的非法要求。
- 1895年甲午戰爭后,沙俄再次染指東北。到1900年時,趁著八國聯軍侵華,沙俄正式霸占了整個東北。
所以說,每一次沙俄從東方獲利,都是趁著清朝比較虛弱的時候。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在談判桌上才最有利。
結果到了現在,他們處于比較虛弱的時候,居然有人提出了唇亡齒寒、要幫助朋友這類可笑的話,真是令人不寒而栗。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衰弱了,他們會玩唇亡齒寒嗎?唇亡齒寒是內心毫無自信的表現,說到底還是骨子里怕列強。
他們巴不得進一步拿下你的大片土地。他們有足夠的自信,單獨應付所有的外部威脅,難道你就沒有?你就非得放棄談判桌上獲利的大好時機,搞什么毫無邏輯的唇亡齒寒?難怪人家打心眼里瞧不上你,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