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消息,近日,歐盟委員謝夫喬維奇與法國外長巴羅,于3月27日同一天開啟訪華行程,這一外交動態引發廣泛關注。
美國與歐洲的關系,近期因一系列貿易政策陷入緊張。美國政府此前針對歐盟鋼鋁產品加征關稅,對歐洲相關產業造成不小沖擊。汽車產業作為歐洲經濟的支柱之一,同樣面臨來自美國的關稅威脅。若美國對歐盟汽車加征高額關稅,歐洲汽車制造商對美出口成本將大幅攀升,其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會被嚴重削弱。據估算,一旦全面實施此類關稅,歐洲汽車行業對美出口額可能銳減數十億歐元,這對歐洲汽車產業的就業與發展而言,無疑是沉重打擊。
法國外長(資料圖)
在俄烏沖突背景下,歐洲經濟面臨多重困境。一方面,沖突致使歐洲失去俄羅斯廉價能源供應,能源成本急劇上升,眾多依賴能源的工業企業運營成本大幅增加,部分企業甚至被迫減產或停產,這嚴重制約了歐洲經濟增長。另一方面,美國發起的貿易戰,讓歐洲失去部分美國市場份額,進一步沖擊歐洲經濟復蘇進程。與此同時,歐洲在安全領域長期依賴美國,美國借此在軍費開支、對烏軍事援助等方面向歐洲施壓,使得歐洲在經濟與安全層面陷入兩難境地。
反觀中歐之間,經貿合作存在巨大潛力與互補性。近年來,中歐貿易規模穩步增長,中國已成為歐盟重要貿易伙伴。在科技領域,歐洲的精密制造技術與中國的龐大市場及創新應用能力相結合,能催生諸多新的合作機遇;在綠色能源領域,中歐雙方在太陽能、風能等方面的技術交流與項目合作,有助于推動全球能源轉型。中歐合作不僅能為歐洲企業帶來新的市場與利潤增長點,還能助力歐洲經濟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對歐洲經濟復蘇意義重大。
馬克龍(資料圖)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外交政策上的態度變化值得關注。此前,馬克龍在對華態度上曾有過搖擺。但隨著國際形勢變化,特別是在歐洲面臨經濟與安全雙重困境下,他開始重新審視中法及中歐關系。馬克龍希望中國在俄烏問題上發揮積極作用,推動局勢緩和,這背后反映出歐洲尋求戰略自主的強烈愿望。歐洲意識到,過度依賴美國在政治、經濟和安全等方面的決策,會使自身利益受損,而加強與中國的合作,有助于歐洲在國際舞臺上提升自主性與話語權。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兩國在過去60年里,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領域合作成果豐碩。此次法國外長巴羅訪華,雙方就中法關系、中歐關系以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溝通,達成多項重要共識。在經貿領域,雙方探討了如何進一步拓展合作空間,推動雙邊貿易平衡發展;在國際事務中,中法就應對全球性挑戰,如氣候變化、地區沖突等問題交換意見,展現出兩國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方面的共同責任與擔當。
馬克龍(資料圖)
當前中歐關系雖面臨機遇,但也存在諸多挑戰。美國出于自身戰略利益考量,不斷干擾中歐關系發展,試圖在中歐之間制造矛盾與分歧。此外,歐盟內部在對華政策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協調困難,部分國家受美國影響,對中歐合作持有保留態度。然而,中歐雙方有著廣泛共同利益,只要堅持對話協商,充分利用中歐經貿對話等機制,增進相互理解與信任,中歐關系有望突破障礙,在未來實現更穩健、更深入的發展,為世界和平與繁榮貢獻更多積極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