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脈絡中,公交車宛如靈動的音符,奏響著出行的旋律。它不只是簡單的交通工具,更承載著歲月的變遷,編織著生活的百態。
回顧公交車的發展,那是一部不斷革新的歷史長卷。公共交通的起源可追溯到 1826 年,最初是法國一位退休軍官提供的馬車服務,隨后在 1831 年,英國人沃爾特?漢考克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輛裝有發動機的公共汽車,以蒸汽機為動力,載客 10 人。此后,汽油發動機公共汽車興起,長途公共汽車在美國誕生。進入 20 世紀,公交車持續演變。1910 - 1925 年間,美國開辟眾多長途公交路線。1936 年,廣州市政府將 “長途汽車” 易名為 “公共汽車”。新中國成立后,公交事業逐步發展,從收繳軍車改裝成公營公共汽車,到 20 世紀 50 年代中后期首批國產公交車出現,再到 70 年代 “通道車” 投入運營,90 年代初雙層公共汽車亮相,90 年代中后期空調公交車普及,1999 年環保車被采用。步入 21 世紀,新能源公交車成為主角,2003 年啟用 LPG 燃料車,2012 年后引進 LNG 混合動力插電車,2017 - 2018 年純電動公交車投入使用,同時,無人駕駛公交車的研發也在探索前行。
日常乘坐公交車,總能收獲別樣的溫暖與感動。清晨,一輛 50 路公交車緩緩駛來,一位六十歲左右的老者上車,刷卡時大聲感慨:“今天太好了,剛出門不用等就坐上了公交車,跟坐出租車一樣。” 那滿足的笑容瞬間感染了車上的乘客。車行至下一站,又上來一位更年長的老者,先前上車的老者立刻起身讓座,嘴里說著:“您坐,您坐,我還年輕。” 這份豁達、知足與樂于助人,為清晨的車廂注入了溫馨的氣息。
還有一次,一個男孩上車后發現沒帶零錢,窘迫地站在車門處。司機溫和地讓他找人換零錢,男孩漲紅了臉,眼神中滿是無助。這時,一位看上去不太溫和甚至有些兇巴巴的婦女迅速遞給男孩一元錢,解釋道:“有一次我乘坐公交車,也是沒零錢,就是一個不認識的人替我買的票,拿著吧!” 男孩感激地接過錢投進投幣箱。那一刻,愛與溫暖在車廂中傳遞,也讓最初以貌取人的人們心生慚愧。
夜晚,乘坐最后一班 50 路公交車,乘客越來越少,司機打開音響,音樂在車廂內流淌。當只剩下一位乘客時,司機笑著說:“還有人陪我到終點站。” 到達終點前,司機還不忘叮囑乘客:“天晚了,路上小心點兒。感謝乘坐 50 路公交車。” 這份關懷,讓深夜的歸途不再寒冷,公交車成為了溫暖的港灣。
公交車的魅力,還體現在諸多方面。從便利性來看,它如同城市的毛細血管,覆蓋各個角落,為人們提供了經濟實惠的出行選擇,尤其是對于收入較低的群體,性價比極高。在社交屬性上,公交車是一個小型的社會舞臺,不同行業、不同年齡的人在此相遇,交流互動,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在環保層面,相較于私家車,公交車減少了尾氣排放,為城市的藍天白云貢獻了力量。而且,公交車也是城市文化的獨特載體,不同城市的公交車在設計、顏色和文化元素上各有特色,彰顯著城市的獨特韻味。
公交車,以其獨有的方式融入城市生活,見證著歲月的流轉,傳遞著人與人之間的溫情,成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載著無數人的出行夢想與生活記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