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后,西太平洋地區也和歐洲一樣進入了冷戰時代,形成了一條沿著美蘇國界,日蘇國界,朝韓軍事分界線和東南亞各國構建起的一道“竹幕”,從而與亞歐大陸另一端的歐洲的“鐵幕”相對應。
美國也在這道竹幕的基礎上,發展出了“島鏈戰略”。
即將北起日本,經臺灣島,菲律賓群島至巽他群島的地帶稱為第一島鏈,將北起日本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北馬里亞納群島至印尼哈馬黑拉島的一線稱為第三島鏈。再將阿拉斯加至夏威夷去群島,南太平洋諸島至澳大利亞一線稱為第三島鏈。
這些島鏈充分利用了太平洋從西側陸緣海,大陸架至遠洋深處的復雜地勢,島嶼的特點,搭配美國的軍事部署,形成了一組可以層層設防,從外圍拱衛美國西側安全的重要屏障。同時也階梯式的成為了美國干預亞太事務的地緣依托。
島鏈雖然有三條,但美國高層普遍認為最重要的是第一島鏈。因為第一島鏈的大型島嶼更多,有更多的人口,離美國的競爭對手中國,朝鮮和俄羅斯更近,這里的盟友也能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相比之下,第二島鏈和第三島鏈的大型島嶼并不多,也缺乏足夠強大的盟友與之配合。
1,菲律賓的戰略價值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大陸要想突破美國的第一條島鏈,能走的路,無非是臺灣與日本之間的宮古海峽,或者臺灣與菲律賓之間的巴士海峽。
和平時期,解放軍可以派遣軍艦,軍機以公海自由航行的原則穿過這兩處水域,進入更廣闊的菲律賓海,從而突破島鏈的限制。
但如果是在和美國發生軍事沖突的情況下,這個難度就不一般了。
北側的宮古海峽在日本手中,防務已經大大強化。宮古海峽附近的石垣島,宮古島和與那國島此前已經修建了可以容納F-16戰機和C-130起降的軍用機場,還有日本自衛隊手里射程可達200公里的12式反艦導彈,甚至是PAC-3防空導彈系統。
再加上附近不遠處就有駐日美軍的嘉手納空軍基地和海軍陸戰隊基地,以及自衛隊的西南方面部隊,解放軍想要從宮古海峽突破,就必須和美,日的重兵力量在此決戰,難度不小。
在這種情況下,走巴士海峽突破第一島鏈成為另一個選擇。
但這個選擇,難度同樣不小。
表面看來,巴士海峽主要的途經國菲律賓并沒有像日本一樣的強大國力,軍隊更是長期處于只能壓制民間游擊隊的水準,根本攔不住解放軍。
再加上自從1991年美國關閉了在菲律賓的克拉克空軍基地和蘇比克灣海軍基地之后,美軍大規模駐扎菲律賓的情況就不存在了。解放軍要突破巴士海峽的難度似乎要低很多。
但實際上,近年來的一系列地緣時局變化,卻并沒有這樣的發展勢頭。
2,美軍和菲律賓的動作
解放軍很有可能在戰時無法從巴士海峽突破第一島鏈,原因主要是以下幾個。
第一,美菲軍事同盟近年來有不斷強化的態勢,兩國政界高層正在合流。
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當政時,美菲關系有所下降,菲律賓對于美國卷入南海紛爭,使用菲律賓本土干預臺海,南海局勢是很警惕的。杜特爾特也多次表示不希望讓菲律賓成為中美角力的戰場。
但杜特爾特現在已經人走茶涼,他自己也有可能面臨牢獄之災。菲律賓國會又將在2025年5月舉行選舉,小馬科斯一系大有獲勝的可能。而小馬科斯,是一個親美的總統,他上臺以后,覺得在如今亞太地區中美博弈的環境下,還是要全面靠攏美國才行。因此,他在這兩年來再次學習阿基諾三世,以及他爹老馬科斯的行為,和中國之間再次升級了領土爭端。
再加上菲律賓政界,軍界親美力量本身就很強大,美國未來和菲律賓關系升級,軍事同盟得到強化是必然的。
第二,駐菲美軍雖然已經不存在,但美國在2022年以后逐漸從菲律賓獲得了使用其境內9個軍事基地的權利。
這9處軍事基地,從呂宋島最北端的卡拉延,到西側的巴拉望島,南側的宿務群島均有分布。尤其是位于呂宋島北部的拉洛空軍基地,在此部署F-16戰機的話,完全可以將航程覆蓋到整個巴士海峽,還能對南海進行威脅。
而更北段的菲律賓卡米洛·奧西亞斯海軍基地,則就在巴士海峽的南端,美軍軍艦從這里出發,直接就活動在了巴士海峽海域。
按照美國與菲律賓達成是協議,美國可以通過訪問的方式,將軍艦和飛機長期化部署在菲律賓境內,并與菲律賓共享這9處軍事基地的使用權,還可以共享情報服務。
這意味著,美軍是完全可以在菲律賓部署戰機,反艦導彈,防空導彈,軍艦這些武器,將巴士海峽一帶變成和宮古海峽一樣的橋頭堡。
第三,菲律賓雖然軍力羸弱,但近年來菲律賓的軍力還是有所增長,理論上是可以給中國帶來壓力的。
在海上,菲律賓水面艦艇有了進步。
以往,菲律賓沒有任何軍艦可以發射導彈,更別說防空艦,潛艇這些高級裝備。但近年來,菲律賓卻從韓國采購了2艘“何塞·黎剎”級護衛艦,2艘“馬爾瓦”級護衛艦,2艘“浦項”級輕型護衛艦,軍力比之前大大增強。
雖然這些艦艇在中國海軍那邊算不上什么,但好歹菲律賓海軍也有了一點海上感知,防空和反艦的能力。
而為了爭奪島礁打兩棲戰,菲律賓還采購了2艘滿載排水量1.24萬噸的“望加錫”級船塢登陸艦。
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還在2024年宣布會在未來于海軍投入350億美元經費升級武器裝備。
在陸地上,菲律賓從印度購買了“布拉莫斯”巡航導彈。這款巡航導彈由俄羅斯和印度聯合研制,據說可以在2.8馬赫的超音速下高空飛行,然后在末段飛行中低空突擊,最大射程可達290公里。如果將其部署到呂宋島北部,完全可以覆蓋整個海峽。
此外,菲律賓還在從美國采購堤豐導彈系統,這種系統可以把“戰斧”巡航導彈和“標準-6”防空導彈部署到陸地的卡車上機動部署。
而BGM-109“戰斧”導彈的射程在2500公里左右,標準-6則可以攔截370公里內方飛行器襲擊。
在空中,菲律賓空軍以前只有輕型的,使用機炮和火箭彈的飛機。但近年來也有了能發射導彈,性能優異的四代機。
菲空軍從韓國采購了12架FA-50輕型戰斗機,未來還有可能從瑞典采購JAS-39戰斗機。這可以讓菲律賓面對中國四代機時,增加一些砝碼。
此外,菲律賓空軍還從美國接收,采購了一些C-130運輸機,AH-1武裝直升機等機型擴大空中機動和多任務執行能力。
當然,這些武器裝備雖然在解放軍面前算不上什么,但多多少少還是讓菲律賓有了一定的區域拒止能力,需要讓解放軍在戰時抽出兵力,花費精力將其清除。而美國則可以借此機會抽出更多時間集結軍隊。
而且,這也顯示出了菲律賓高層鐵了心要跟美國走,要強化軍力遏制中國的態度,這是不能忽視的一個因素。
總而言之,巴士海峽和宮古海峽,都很難成為中國突破第一島鏈的可行通道。
但天無絕人之路,中國實際上完全可以考慮借道俄羅斯,自薩哈林島-南千島群島(日北方四島)一線南下,從鄂霍次克海的北太平洋航道直接進入更廣闊的海域。
這樣做的好處很多。
首先,中國和俄羅斯的關系友好,兩國都對美國維護的霸權秩序不滿,俄羅斯允許中國通過的可能性很高。
其次,北太平洋航線突破的不僅僅是第一島鏈,實際上穿過鄂霍次克海之后,連美國的第二島鏈都會被突破,美,日子這個方向的軍力部署又相對比較空虛,中國艦隊完全可以選擇向附近的阿拉斯加,又或者夏威夷群島挺進。
而一旦進入阿拉斯加或者夏威夷群島,印太司令部的防線就會出現一個大窟窿,屆時,美軍便不得不把南方的兵力大量回援,中國由此可以獲得“調動敵人”運動的能力。
總而言之,在目前美菲關系升溫,美國愈加重視亞太戰略,菲律賓又大力擴充軍力的情況下,整個西太平洋實際上都處于美軍嚴防死守的情況下。中國想要從宮古海峽和巴士海峽突破第一島鏈,進入菲律賓海并不容易。與其在第一島鏈死磕,還不如從走俄羅斯的鄂霍茨克海航線,進入北太平洋突破美國的島鏈限制。
參考資料:
1,2024.12.15-澎湃新聞-菲律賓擬購買中程導彈,專家:這是給美國遞出的投名狀
2,2023.2.5-新民晚報-美軍在菲律賓建九大基地,狠過頭會怎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