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巴拿馬運河港口貿易美國總統特朗普
事情突然迎來反轉?原定4月2日簽訂最終協議的長和交易案,被曝突然按下了暫停鍵。
據港媒《星島頭條》最新報道,接近長和高層消息人士透露,香港長和集團向美國財團賣港口的計劃暫緩,至少下周不會簽訂任何有關出售巴拿馬港口的協議。
自從這項交易被曝光以來,就引發了公眾的廣泛關注,在中美博弈升級的背景下,李嘉誠旗下的香港長和集團,一口氣要向美國財團出售43個港口業務,規模如此之大,難免令人質疑。
要知道,美國總統特朗普一上臺,就威脅要奪回巴拿馬運河,一邊炒作所謂應對“中國影響力”,一邊又聲稱巴拿馬運河是“美國的重要國家資產”,誓要將其占為己有。
特朗普之所以緊盯此處,主要還是想在“過路費”上做文章,盡管該運河屬于巴拿馬,但美國卻想通過長臂管轄,在運河的通行權上掌握更多的話語權。
目前,巴拿馬運河的三大主要客戶分別是美國、中國和日本,通過介入運河事務,掌握更多的全球港口,能夠讓特朗普的“美國優先主義”,得到更充分的實踐。
畢竟在全球航運時代下,掌握了關鍵的運河航道,不僅意味著會有龐大的經濟收入,而且也具有相當重要的戰略意義。
就比如巴以沖突爆發以來,胡塞武裝在紅海沿岸打擊美國軍艦,試圖對以色列進行削弱,這也進而導致蘇伊士運河的航運成本上升,運輸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響。
在這一背景下,巴拿馬運河對美國的經濟和戰略價值,就不言而喻了。然而美方不能以損害他國正當權益為代價,來滿足自己的經濟和軍事霸權。
在威脅收回巴拿馬運河的同時,特朗普還對中國造船業出手,計劃對進入美國港口的中國造船只,收取單次最高達150萬美元的“服務費”。
按照美國政府的估計,由于中國企業制造了全球80%以上的干貨船,控制著全球95%的集裝箱運輸,特朗普的措施一旦落地,則意味著全球98%的船只在停靠美國港口時,都將被收費。
在此背景下,長和集團為了190億美元的現匯收入,選擇將旗下的43個遍布全球各地的港口,尤其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港口,主動向美國奉上。
這筆交易很顯然已經脫離了正常的商業范疇,夾雜了太多的政治算計,公眾對該事件的關切,也應當得到當事方的重視。
但李嘉誠現在后悔已經晚了,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對自身和企業名譽的影響,以及這幾天蒸發的市值,這些損失都已成既定的事實了。
而為了切實維護社會公眾利益、保障市場公平交易原則。就在3月28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已經宣布,將對長和與貝萊德計劃簽署巴拿馬港口的交易協議,依法展開審查。
總而言之,在當前復雜的國際局勢下,一個商人、一家企業,如何在自身利益與國家發展之間,找到自己的定位,是一個必須直面的問題。
最近這幾天,港澳辦連續多次轉載《大公報》評論,呼吁有關企業不要犯糊涂,要挺起胸膛面對美國施壓。
歸根到底,祖國才是企業的堅定靠山,跪低只會讓霸權變本加厲,這一番深刻提醒,值得有關企業時刻牢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