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駕競爭全面拉開序幕?
封面 I 豆包AI
作者 I 李東陽
報道 I 李東陽朋友圈
車圈價格戰還在繼續!
當比亞迪、尊界、小米以建立品牌價值不斷推出高端車型時,以往的激烈競爭價格段各品牌廝殺策略依舊。
最近,比亞迪朝車圈扔出“王炸”,宣布針對王朝網部分車型非智駕版本推出限時一口價活動。其中,宋L DM-i非智駕版起售價官降1.6萬元至11.98萬元;秦L DM-i非智駕版起售價官降1萬元至8.98萬元。
圖源:微博@比亞迪汽車
震撼,實在是震撼!
這個價格,在新能源及合資車市場直接亂殺,即便車圈降價潮咱們已經屢見不鮮,但比亞迪的每次出手想必都會讓友商窒息。
頗值得玩味的是,這一次比亞迪針對的是非智駕版本車型,還記得之前王傳福曾宣布,比亞迪將通過全民智駕戰略,加速智駕普及,實現高階智駕全覆蓋。
如果說之前的價格戰策略是直白的銷量競爭,那么如今則有了一些為智能化競爭鋪路的味道。
步入2025,各品牌基本都已邁入了智能化競爭下半場,按照當下的發展態勢,可以斷言一出已長達十年的智駕發展大戲將在這一年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潮。
車圈的參差有時真的大到難以想象!
當部分車企還在油轉電的路口猶豫不決時,智能化已經將戰場拉到了新的高度。
為了跟上時代的腳步,比亞迪先是在2月份宣布,比亞迪全系車型將搭載“天神之眼”高階智駕,“天神之眼”高階智駕首批21款車型也正式上市。
這一手牌,打的市場和消費者措手不及,畢竟7萬元的車都裝上了智駕,還要什么自行車,王傳福還順便回擊了質疑:“我們很自信地說,普及高階智駕,比亞迪說到做到。”
的確,在比亞迪的規劃中,面對競爭更為激烈的智能化下半場,比亞迪將投入1000億元,用于發展人工智能和汽車相結合的智能化技術,實現整車全面智能化進階。
圖源:微博@比亞迪汽車
畢竟要想穩坐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龍頭位置,就必須緊跟時代,把自己打造成六邊形戰士。
但上述這些比亞迪覺得還不夠,在通往智能化的路上必須要整點更加簡單高效的手段,于是價格戰順理成章的成了墊腳石。
甚至在我看來,比亞迪此舉已經稱不上降價,“獻祭”這個詞或許更適合。
過去的一兩年里,車圈大大小小的價格戰看得人眼花繚亂,其中比亞迪“功不可沒”,而且就在昨日,特斯拉還宣布推出全新的限時購車政策:煥新Model Y首次全系推出3年0息和5年超低息購車。
圖源:微博@特斯拉
但這一次當其他車企開始緊鑼密鼓的跟莊時,比亞迪直接把桌子掀了,突破了底線。
因為車圈爭奪的重心正在發生改變,下半場的智能化是顛覆性的,比亞迪以“獻祭”為手段和過往非智駕車型切割,向市場彰顯了自己的決心。
這招“壯士斷腕”友商們恐怕已經看傻了,或許新一輪的價格戰正在路上。
當然,除了向智能化時代表忠心,這也是比亞迪清庫存沖銷量的重要手段,畢竟2025年550萬輛的銷量大關不容易突破,需要部分車型做出犧牲。
比亞迪的野心很簡單,智能化這一步是自己從中國新能源領軍者 向 “全球汽車生態主導者” 轉型的關鍵一步。
這一仗比亞迪沒有失敗的余地,因為這不單單影響著比亞迪,更將深刻影響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未來走向。
到了2025年,所有車企都必須直面智駕,并且給出自己的解題之道。
當比亞迪“天神之眼”落地后,王傳福終于有勇氣回應質疑:“過去外界有誤解,認為比亞迪不重視智駕,其實我們是做的多,說的少。”
看到沒,有了智駕腰桿才能硬,上了桌才能有機會坐到主位。
除此之外,有關智駕的討論還在升溫。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曾發文稱:“歡迎最近數家我非常尊重的頭部車企發布智能化戰略,加入智能駕駛全國甚至全球普及的開始。”
有趣的是,在頭些年各家唯論英雄的時期,小鵬一度被認為是“蔚小理”中的小透明,但沒想到小鵬早都站到了大氣層,如今其智駕產品通過全棧自研、數據驅動與用戶共創,構建了技術領先、體驗優越、商業可持續的智能駕駛生態體系,可謂是遙遙領先。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談到智能駕駛不是一場秀,實踐出真知,還強調安全是一切智駕的前提。
作為頭部車企負責人這個觀點來得極其珍貴,因為如今智駕功能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不斷出現各類問題,例如駕駛員未按規范使用輔助駕駛系統、自動泊車出現故障導致撞車,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關于智能駕駛系統的投訴達1124條。
咱們當然樂于看到新技術為整個行業帶來改變,但最怕的就是一哄而上的虛假繁榮,一定要警惕空喊口號的智駕。
相比之下,有硬技術打底的余承東顯得信心滿滿,之前談到智駕現狀時表示:“把成本做低,讓最基礎的智能駕駛輔助普及,值得表揚,可喜可賀。而混淆高階智駕概念,把最基礎入門級的智能輔助駕駛說成高階智駕,是不合適的。”
以華為的智駕技術,講出這種話是有一定的底氣的,但智駕體驗一定要拉開足夠大的優勢才能夠凸顯自我優勢,這是華為要下功夫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前半句,除了比亞迪開啟智駕平權計劃,長安汽車也發起了沖鋒,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此前表示,今年8月長安汽車將率先在10萬元級別的車型上搭載激光雷達,來提高車輛智能駕駛能力。
可以說到了如今這個節點,沒有智駕就等于沒有未來。
在這場赤裸裸的車圈“華山論劍”中,傳統燃油車恐怕是受傷最嚴重的那一個。
大眾、福特、日系三劍客等車企尚處在電動化轉型的進程中,有的品牌自曝賣一輛新能源車虧損好幾萬,有的則混動、插混、氫能源齊上陣,主打一個我全都要,還有的直接與國內車企合作,走起了捷徑。
究竟會涅槃重生還是黯然退場還沒有定論,而智能化又以猝不及防的姿態拍馬趕到,網友的一句評論扎心了:“新能源的坑還沒填平,智能化的雷區又要趟。”
的確,其實在今年剛開始,一些傳統燃油車企就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車,只不過放在當下的車海中,顯得有些平談無奇。
而且在大本營燃油車那一塊,幾乎沒有品牌能夠躲過價格戰的影響,本想兩條腿走路,但卻搞了個一步邁不開。
不過也有車企把功課做在了前面,例如3月26日寶馬集團和阿里巴巴宣布達成合作,雙方將基于阿里通義大模型推動AI大語言模型“賦能”寶馬旗下各大車型。并且此次合作開發的全新BMW智能個人助理,將在2026年搭載到寶馬新世代車型上。
寶馬相關工程師還表示:“為了適應中國用戶的智能化需求,寶馬會一直聯合中國科技公司推進本土化方案。”
除了聯動阿里,寶馬還主動牽手華為,據悉之后寶馬在中國將深度融合鴻蒙生態,推出包括BMW數字鑰匙、HUAWEI HiCar和MyBMW App在內的數字化服務。
圖源:微博@新浪科技
打不過就加入是目前完成過渡的最好方法,BBA里另外兩家的奔馳和奧迪,也采用了同樣方法。
2025年初,奧迪宣布全系車型將搭載華為智駕系統,包括PPC燃油平臺和PPE純電平臺,目前上汽奧迪A5L已確認將搭載華為乾崑ADS 3.0,于今年上海車展正式發布。
奔馳同樣洗心革面,目前部分車型已經開始與國內頂級智駕供應商合作,之前還有媒體報道奔馳計劃投資約7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45億元),進一步增加對中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Momenta的投入。
的確,在技術代差與市場壓力下,只有活下來才有資格考慮尊嚴問題。
如今智能駕駛已經成為車企競爭的的終局之戰,但其實消費者更在意的是安全問題,畢竟智能駕駛不是冷冰冰的技術競賽,而是讓每個家庭都能安心抵達的溫暖承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