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露,川北丘陵間的大營村籠罩在薄霧中。村口處,村民們正將一筐筐烏黑發亮的五黑雞裝車發運,此起彼伏的雞鳴聲與運輸車的引擎聲,合奏出鄉村振興的晨曲。
這個深藏丘陵的傳統村落,曾是脫貧攻堅的“硬骨頭”。2021年6月,四川南部縣煙草專賣局駐村工作隊進駐后,用3年多時間書寫出“庭院經濟+規模種養”的產業振興答卷。
量地定產:閑置地變身“金土地”
駐村第一書記陸鑫的辦公桌上,擺著3本不同顏色的筆記本:藍色記錄入戶走訪情況,紅色標注產業發展數據,綠色收集村民訴求。
“鄉村振興不能光靠給錢給物,必須培育可持續的‘造血’產業。”經過3個多月的實地調研與測算,陸鑫與村“兩委”最終敲定了“種養結合、多元發展”的產業規劃。
把規劃書變成實景圖,駐村工作隊說干就干。在南部縣煙草專賣局專項幫扶資金支持下,產業啟動金迅速注入,不少村民開始了“規模化”養殖,楊婷正是其中一員。
曾經,楊婷僅在院落周邊散養一些家禽,在聽取了村干部建議后,才搞起了規模化的特色養殖。如今的她,已經是村里有名的養殖大戶,養殖場也“熱鬧非凡”。
“目前我們養殖了黑山羊100多頭、五黑雞200多只,去年還引入了10只非洲鴕鳥和10只藏香豬。”楊婷在養殖場邊走邊比畫著,她的致富“賬簿”里寫著:年均收入相較于之前增長了70%。
區別于楊婷的大規模養殖,村民老魏家的“方寸之地”另有一番景色:房前柑橘林下的五黑雞爭相啄食,屋后坡地圈舍里黑山羊“咩咩”叫喚,邊角地的時令蔬菜青翠欲滴。
“以前覺得房前屋后這點地方能干啥?現在‘巴掌地’也變成了‘聚寶盆’。”老魏笑盈盈地說。
駐村工作隊創新推出的“小養殖、小種植”模式,引導村民將閑置宅基地變成“微車間”,邊角地化為“致富田”,昔日沉寂的小山村終于煥發出點點生機。
科技入圈:老把式玩轉新養殖
轉型之路并非坦途。當首批黑山羊和五黑雞苗引進后,不少養殖戶發現這些外來品種雖然市場潛力大,但由于缺乏科學飼養經驗,存活率始終上不去。看著病懨懨的小羊羔和蔫頭耷腦的雞苗,村民急得直搓手。
“問題主要出在飼養方式和疫病防治上。”陸鑫帶著工作隊挨家摸排后得出結論。陸鑫與村“兩委”隨即兵分兩路:一邊邀請專家每月駐村指導;一邊騰出辦公的會議室辦起夜校,把技術培訓直接送到養殖戶身邊。
3個月里,專家來了5趟,從圈舍消毒到疫苗注射手把手教;夜校開了8場,黑板上的粉筆字擦了寫寫了擦,反復講解標準化育雛、分階段飼養要點。116名村民輪流學了三輪,連60多歲的老把式老魏都記了滿滿一本筆記。
“以前靠感覺、憑經驗養殖,現在掌握了標準化育雛、分段飼養技術,把溫度計掛墻上,飼料按配方配,啥時候通風、啥時喂藥都有講究。”老魏掀開雞舍保溫簾,剛滿月的雞雛撲棱著翅膀擠到食槽前。
“按專家教的通風消毒法,這茬雞苗存活率比往年高兩成。”他掏出手機展示養殖記錄,疫苗注射時間、飼料配比數據一目了然。如今,村養殖合作社的存活率基本穩定,那些曾被視作“水土不服”的外來品種,正穩穩當當變成村民的“金疙瘩”。
活水活魚:產銷閉環托起增收夢
產業振興既要立足實際,更要深挖潛力。在現有產業的基礎上,陸鑫與村“兩委”琢磨著把閑置的水庫利用起來。
站在碧波蕩漾的水庫堤壩上,陸鑫正在與村民一起投放生態魚餌。“我們實行‘以水養魚、以魚護水’的生態模式,向村里的水庫投放了1萬尾草魚苗,除了定期投喂一些草料,就靠著浮游生物自然生長,不僅是天然的水質凈化器,養出的魚肉質細嫩還沒土腥味。”
“捕了1萬余斤成魚嘞!”陸鑫與村“兩委”欣喜地算著帳,這部分收益除了預留明年魚苗錢,剩下的全用在村里基礎設施的修繕上。看著水庫新投放的魚苗,村民們感嘆道:“這水庫里的魚,撲騰得比咱日子還有勁頭!”
光會養還得會賣。為了打通產銷“最后一公里”,駐村工作隊化身“產業經紀人”,挨家跑遍周邊農家樂談直供,簽訂了十余單直供協議,又在縣城農貿市場支起了“大營生態農產品”銷售區,把活魚現撈現送裝進充氧箱,每周五在市場固定出攤。與此同時,帶著養殖戶拍攝短視頻展示林下散養場景,把五黑雞蛋做成精品禮盒,黑山羊肉配上溯源二維碼,生態散養的名頭漸漸叫響了本地市場。
如今,全村共有2名養殖大戶、8個種植大戶,形成3個百畝種植基地,家庭人均年收入從2021年的1.6萬元增長至2024年的2.6萬元,較幫扶前增長了61.53%,集體經濟收入翻了一番還多。
清晨的水庫邊飄著薄霧,村里傳來陣陣雞鳴羊叫。望著煥然一新的村莊,陸鑫坐在山坡上盤算著新計劃:“接下來要把坡地利用起來種點中藥材,再帶村民學學電商直播,把土雞蛋、山羊肉這些好貨搬到網上賣,讓大伙兒的日子更有奔頭。”(張露丹、陳奇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