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大家信奉知識改變命運,但現在文憑成了白菜價。
一句“本科這里是沒機會的哦”堵死了多少寒窗苦讀的學子們出路?
濟南春季招聘會上正在上演著殘酷的現實:
擠爆現場的長隊里,本科生簡歷堆積成山,985碩士爭搶月薪四千崗位,這正是學歷斷崖最真實的寫照。
學歷斷崖,已成時代之痛。
濟南春季招聘會正在進行時,現場擠滿了身著正裝的年輕人,青澀的面孔上寫滿焦慮。
某教育機構展位前,一名女生攥著簡歷苦笑:“省實驗中學招老師都要博士后了?去年還只要求碩士??!”
不遠處,口腔醫院的招聘欄上赫然標注“僅限博士”。
而一家旅游公司的視頻剪輯崗雖對本科生開放,卻因“五險無一金”的待遇讓求職者猶豫不前。
現場化身學歷競技場,碩士、博士崗位扎堆,本科生連投遞簡歷都需見縫插針。
2025年,濟南應屆高校畢業生已突破50萬,而企業招聘門檻水漲船高。
三年前僅18%的崗位要求碩士學歷,如今這一比例飆升至40%。
熱門崗位競爭更是慘烈,招聘人數8人,卻吸引800余人報名,競爭比達1:100。
薪資與學歷的性價比也令人唏噓。
崗位平均薪資在4000~5000元,租房吃飯就花掉大半,攢錢買房簡直是天方夜譚。
參與招聘的一些畢業生在招聘會奔波一天,僅投出三份簡歷,剩余的因為學歷等限制,連投遞的資格都沒有。
招聘會上的求職者們大都是剛畢業的學生,但是很多崗位要求3年甚至10年工作經驗、是黨員,無奈離場,直呼:走吧,不行了,夢碎了。
讀書時以為學歷是通行證,現在才發現它只是入場券,還是站票。
求職人員擠破頭,50萬應屆生搶飯碗,但企業開價越來越低。
普通本科生的工資被死死壓在4500元/月,就連外賣都有985高校碩士搶著干。
現在全國畢業生一年比一年多,2025年直接沖到1222萬人,企業招人的速度根本跟不上。
大學擴招讓導師成了“流水線工頭”,一個導師帶幾十個學生,上課就像打卡簽到。
學歷含金量越來越低,自然而然就貶值了。
用人單位吐槽現在招的博士生連十年前的碩士都不如,還不如專科生能干活。
學生自己都承認,課本里學的90%知識在工作中根本用不上。
文科生投拿著微薄的收入,還不如不需要學歷門檻的直播帶貨的傭金。
很多大學專業也尤為尷尬,在招聘會上,實用的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技術崗直接開價8000元,可文科生連簡歷都投不出去。
那這些專業的設置究竟是為了什么?
招聘會上最殘酷的還是拼爹現場。
國企子弟錄用率奇高,富二代早靠關系進了名企實習,農村學生卻擠在發霉的青年驛站,連打印簡歷都要精打細算。
這場春招撕開了學歷貶值的真相:
大學拼命擴招,但教的東西跟不上企業需求。技術崗工資高卻缺人,文科生寒窗十年換不來體面收入。
寒門學子連公平競爭的機會都難搶到,想要破局,光靠學生低頭認命不行,得讓教育跟著產業升級走,給普通人更多公平機會,否則,未來可能連送快遞都要博士學歷了。
以前大家覺得讀書是正道,現在卻開始大規蔓延讀書無用論。
有人拿北大畢業生賣豬肉、初中生當網紅年入百萬舉例子,嚷嚷著“學歷不如流量”。
知識博主們一邊喊著別讀書了,一邊靠賣課賺得盆滿缽滿。
年輕人本來就迷茫,這只言論只會讓他們更迷茫,有人覺得“學數學不如學直播”。
有人相信“成功學秘籍能一夜暴富”,甚至有人說:“科學家奮斗一輩子,不如拆遷戶收租躺贏?!?/p>
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讓社會越來越看輕知識的真正價值。
無論是學歷崇拜還是讀書無用,都不是面對人生的正確態度。
學歷是敲門磚,但能力才是鐵飯碗。
現在很多大學生找工作難,不是因為學歷不夠,而是學的東西用不上。
很多用人單位發現名校畢業生不會用基礎辦公軟件、海歸碩士做不好PPT、博士生解決不了實際技術問題。
現在職場人平均每3年就要學新技能,比起畢業證上的學校名字,行業更看重你能不能持續學習。
普通人應該做些什么來應對學歷貶值的困境呢?
對于個人來說, 多學幾門手藝,別只盯著本專業,增強自己的競爭力。
現在企業招人,最喜歡會開掛的年輕人,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能寫能畫能分析,這樣的人才走到哪里都吃香。
找工作的時候一開始不要太好高騖遠,找不到最心儀的工作,那就試試退而求其次。
去不了大公司,就選有潛力的行業的中小企業,積累經驗也能翻身。
不要只盯著北上廣大城市,在鄭州干程序員可能比在上海掙得少20%,但租房便宜60%,算下來存的錢更多,適合自己最重要。
而社會很多政策已經開始著手解決這個問題了。
部分高校已試點企業定制班,學生直接進入產線實訓,畢業即獲工程師職稱。
2025年人社部推出"雛鷹計劃",對吸納應屆生的中小微企業給予每人1.2萬元/年補貼。
江蘇已試點"職業教育高考",中職生可通過技能考核進入應用型本科。
這種"技術藍領"培養模式正在緩解程序員過剩、技工短缺的結構性矛盾。
學歷扎堆競爭的根本癥結,在于社會需要的和學校培養的人才對不上號。
普通人得像經營公司一樣打磨自己的看家本領,比如用AI工具讓工作效率翻倍,而企業招聘也得改掉"非名校不要"的刻板印象。
個人不能只靠文憑吃飯,得持續升級技能庫,社會要建立更靈活的人才評估機制
當個體能力提升遇上用人標準革新,學歷內卷的困局才能真正破解。
抖音個人賬號:山財大王 冰冰:2025-03-20
界面新聞:2024-09-19《研究生數量超本科,學歷貶值時代到了嗎?》
北京日報:2022-09-19《新聞我來說|研究生畢業送外賣?一樣是在為未來拼搏》
新民晚報:2023-03-30《火了!38歲的985碩士失業送外賣!回應爭議:心態有些崩潰,想回老家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