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拂面,萬物生長。近日,淮陰師范學院第一附屬小學一(6)班開展了“花漾春日,拓染尋春”自然藝術探索活動。活動通過植物拓染手工體驗,旨在讓孩子了解傳統植物印染技藝,開啟自然探索的新啟程。
春日尋蹤,采集自然的饋贈
“什么是拓印呢?”老師以春日詩詞為引,講述植物拓染這一古老技藝的文化淵源——從草木印跡到唐宋布藝的天然染色,傳統智慧與自然之美在此刻交織。通過展示手帕、抱枕等拓染成品,孩子們的目光被斑斕的葉脈與花瓣紋路深深吸引。
孩子們在指導老師帶領下進入植物觀察環節,學習辨別適合拓染的植物特征:如楓葉的鋸齒邊緣、三葉草的細密葉脈、花瓣的薄透質地等。每位孩子領取帆布包后,需自行收集5-8種不同形態的葉片或花瓣作為素材。“這片三葉草的葉脈像地圖!”“櫻花花瓣軟軟的,能印出粉色嗎?”孩子們化身一位位“自然偵探”。
童心工坊,敲敲打打造春光
“植物拓染是巧勁與耐心的結合。”示范環節,老師將鮮花平鋪于棉布上,隨后以木槌勻速輕敲。隨著“咚咚”聲響起,汁液緩緩滲入布料,葉片輪廓逐漸清晰,孩子們驚嘆于植物色素與纖維的奇妙融合。現場親子家庭分組創作,叮咚聲此起彼伏。有的用樹葉拼出蝴蝶圖案,有的以花瓣排列成放射狀太陽紋,同學們專注地創作著自己的專屬作品。
春日畫廊,拓印自然日記
創作進入尾聲,大家展示著自己的拓染作品。有的如水墨丹青,竹葉與苔蘚暈染出遠山意境;有的活潑跳脫,花瓣碎屑灑成彩虹雨。孩子們輪流解說:“我拼了太陽花,給媽媽當幸運手帕!”“這些皺痕是我故意敲的,像春風吹過湖面的波紋。”此刻,每塊布料都是獨一無二的自然日記。
此次“花漾春日,拓染尋春”自然藝術探索活動中,班級將課堂延伸至草木之間,懷著對大自然的敬畏與欣賞,鸞娃們錘起槌落間拓印下春日的生命密碼。這不僅是一場植物拓染技藝的趣味實踐,更是一次傳統手工藝與自然美學的碰撞交融。(王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