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電動車車標成新型煙卡#
相關話題引發關注
據消息,被貼上
“叛逆圖騰”“社交貨幣”等標簽后
一枚普通的電動車金屬車標
正在成為部分青少年
爭相收集的“身份卡”
在某社交平臺上
有關“電動車車標被盜”的帖子
已超一萬多篇
只取車標不偷車
3月25日,在山西做外賣騎手的小山稱,他在送餐路上發現自己的電動車車標被人偷走,在社交媒體發文吐槽時才發現,車標被偷的人不只他一個。
在社交平臺上,該品牌電動車車標被偷已成為熱門話題,而對相關盜竊者的指控,卻直指部分青少年。
3月9日,生活在河南的王女士發現自己的車標被盜,她從監控中看到三位戴著口罩的青少年靠近了自己的電動車。“他們沒有破壞車輛,取下車標就走了。”
還有一名教師反映,最近,學生間流行起了一種風潮:以車標作為“交換籌碼”,甚至有學生偷偷將車標帶進校園,在課間玩“拍卡”游戲,還有人用車標與同學交換游戲皮膚。
廣州家長劉女士表示,孩子同學中有人甚至為了收集車標而夜不歸宿,自己感到不解。
有不少網友在視頻平臺上炫耀自己所盜的車標數量,還有人發布視頻詳細解答如何拆卸車標,其中,盜取其車標被一些青少年用戶看作叛逆的象征。
3月26日,成都錦江區一電動車專賣店老板林先生稱,車標被盜主要有兩種可能,一是可以在二手平臺賣到幾塊到十幾塊不等,另一種就是作為收藏。
從“拆車件”到“限量款”
被盜車標流向二手市場
在二手交易平臺上,一些基礎款車標標注著“原廠拆車件”,售價在30-80元不等;限量款標價高達數百元,但賣家稱無法提供合法來源證明;更有賣家提供“代拆教學”服務,聲稱“包教包會,夜間實操指導”。
“(賣家)沒有全系列車標,或者沒有(在商品上)標注微破損等字眼的,很有可能就是盜竊車標轉手的。”林先生表示,可能是因為二手交易平臺的車標價格比門店便宜,車標遺失的人大多會選擇在二手平臺購入,這也是盜竊車標現象不斷增多的原因之一。
盡管相關平臺屏蔽了相關關鍵詞,但變體表述層出不窮,部分賣家會用“閃電金屬片”“周邊收藏”等詞代替,實際交易通過私聊完成,此類交易游走在“二手物品轉讓”與“銷贓教學”的灰色地帶,現有平臺規則難以精準界定責任。
二手平臺售賣情況
單個車標價值不夠刑事立案標準
已有多名青少年被抓
該電動車品牌公司員工表示,在技術方面暫時沒有辦法采取防盜措施。
通過梳理發現,最近發生了好幾起盜竊車標被抓的事件。
近日,江蘇新沂公安接到多起該品牌電動車車標被盜的報警,辦案民警鎖定嫌疑人活動軌跡后,將7名涉案人員全部抓獲歸案,連帶破獲了7起關聯案件。據了解,這些人盜竊車標正是為了將其放在二手平臺售賣。
無獨有偶,近日,安徽碭山公安局刑警大隊也接到多名群眾報警,稱電動車的車標被盜,警方通過偵察,發現罪魁禍首竟是四名“熊孩子”。
圖源:碭山警方
一個既不貴也沒有什么特殊收藏價值的車標,被盜之后,產生的最大傷害可能便是車主內心的郁悶情緒。那么,這樣的小額盜竊行為,會受到什么樣的處罰?
四川恒融律師事務所律師項鴻指出,此類案件暴露了法律方面存在的短板:單個車標價值通常不足以達到刑事立案標準,但多地出現同一受害者多次被盜情況,累計金額認定存在爭議;二手交易中“傳授犯罪方法”與“普通分享”的界限模糊;現有訓誡措施對未成年人威懾力不足。
“要想防止此類事件持續發生,需要從家校教育多入手,讓青少年群體形成正確三觀。”項鴻稱。具體來說,企業可設計不可拆卸的液態金屬車標,需專用工具才能拆除;用戶教育方面,平臺也可在應用界面增設“車標文化倡導專區”,解析盜竊法律后果。
警方也提醒,車主停車時應盡量選擇有專人看管、安防措施嚴密的停車場,或有監控覆蓋的區域,一旦車輛及財物被盜,需立即報警。同時,對于未成年人通過收集車標與同學攀比、吹噓的行為,家長要及時提醒、督促改正,切莫讓孩子以不可承受的方式或代價接受社會“教育”。
來 源 | 齊魯晚報、廣州日報、央視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