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淮安市實驗小學三10班的小朋友齊聚古黃河畔的母愛公園,他們背著畫滿卡通圖案的研學包,手提透明生態瓶,在晨光中開啟了一場與春天的深度對話。
自然交響曲:繪制聲音地圖
“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用耳朵捕捉春天的秘密!”在老師引導下,孩子們閉眼躺在野餐墊上,春風掠過欒樹新芽的沙沙聲、白鷺飛過的婉轉啼鳴、松果墜地的啪嗒脆響......
睜開眼睛,有的同學用波浪線記錄風聲,有的同學們用驚嘆號標注啄木鳥的節奏。當孩子們交換圖紙時驚喜發現,同樣的樹林在不同耳朵里,竟能譜寫出各不相同的春日樂章。
叢林大冒險:藤蔓逃脫行動
警報!探險隊被魔法藤蔓纏住了!隨著老師一聲令下,五個小組的學生被膠帶輕輕“捆綁”在大樹上。讓孩子們在笑聲中,只見第二組采用“刺猬翻身法”有序轉身解結,第五組哼著《團結就是力量》的旋律協同操作,當所有小組成功脫困時,大家都興奮地跳了起來!
綠色使命:環保小衛士行動
看!這個煙頭像不像破壞森林的毒蘑菇?在LNT環保課堂上,老師用《森林小衛士》繪本的比喻引發共鳴。孩子們手持熊貓造型的垃圾夾,在灌木叢中展開凈化行動。收集的垃圾被制作成“生態警示展”,礦泉水瓶蓋拼成的哭泣地球圖案,讓每個孩子都深受觸動。
瓶中春光:微觀世界設計師
這是我們的春天保險箱!在手工環節,孩子們將清晨采集的露珠、新落的櫻花與苔蘚分層裝入透明瓶。老師用“三層漢堡包”比喻生態結構:碎石層是地基,腐殖土是營養醬,植物是新鮮菜葉。有孩子創新加入蝸牛殼作為微型涼亭,還有小組合作搭建昆蟲立交橋。當陽光穿透這些晶瑩的生態瓶,折射出的不僅是春天的光影,更是科學思維的萌芽。
野餐會:分享自然的禮物
野餐區變身露天課堂,孩子們用橘子皮擺出LOVE EARTH造型,把堅果殼串成風鈴。分享環節中,小朋友說,我發現每棵樹都有心跳聲,年輪是它們寫的日記。這份充滿童真的感悟,引得在場家長紛紛拍照記錄。
這場歷時三小時的自然之旅,巧妙融合了學科知識:數學測量應用于步道探索,語文觀察日記融入自然記錄,科學課生態知識付諸實踐。正如教育專家所說:“當課堂延伸到大自然,每片樹葉都會變成會說話的黑板。”在孩子們沾著泥土的筆記本上,春天不再是個抽象名詞,而是指尖觸摸到的溫度,耳朵收集到的詩歌,心靈感悟到的生命奇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