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都高度關注4月2日這個時間點,“對等關稅”生效日,貿易戰升級。
隨著時間的臨近,現在全球貿易市場越發緊張,不確定性將會被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一旦“對等關稅”落地,很可能會打破現有的全球貿易關稅平衡體系,形成“蝴蝶效應”,甚至引發不可預測的風暴。
所謂“對等關稅”,就是美國對進口商品征收的關稅,將等同于其他國家對美國出口商品所征收的關稅稅率。
這一政策,早在懂王首次執政期間,就被提上計劃,如今4月2日將正式開始實施。
要知道,雖然不停地掄起關稅大棒,但目前美國的關稅水平,總體上還是偏低的。一旦實施“對等關稅”,有可能造成關稅水平的急劇上升。
特朗普重回白宮后,讓手下智囊團隊加強對關稅制度的研究。他們提出,在全球主要經濟體里,美國的平均進口關稅稅率是最低的,只有3.3%,是印度的五分之一、韓國的四分之一、巴西的三分之一。
特朗普覺得這“不公平”。2月23日,他提出“對等關稅”概念,“任何國家對美國商品征收多少關稅,美國將對其商品征收相同的稅率,不多也不少”。
3月26日,白宮就發布公告,對進口汽車和某些汽車零部件征收25%的關稅,相關措施將于4月2日生效。
關于征稅理由,白宮拋出了一項“關鍵數據”:2024年,美國人購買了大約1600萬輛轎車、SUV和輕卡,其中800萬輛是從外國原裝進口的,剩下800萬輛車的一半零部件是由海外進口的。也就是說,只有“25%的汽車”是美國本土提供的。
特朗普還留了一個懸念,說要在4月2日公布對等關稅政策的細節。洋洋得意的他,把這一天稱為美國經濟的“解放日”。
這顆“大雷”一出,久經考驗的東方大國還沒怎么樣,西方的盟友們卻氣炸了。
盡管抗議和警報不斷,不過對特朗普的團隊而言,似乎將一意孤行。
這不僅僅是因為特朗普說過,關稅是字典里最美麗的詞匯。
更重要的原因是,川普團隊已經把關稅政策拔到了影響老美國運興衰的高度。
最近,副總統萬斯的一場演講,透露了不少關鍵信息。
3月18日,萬斯在“美國活力峰會”說,美國精英層存在兩大認知誤區。
首先,大家誤以為研發和制造可以完全分開,美國搞價值鏈高端的研發設計,將生產制造交給發展中國家。
但結果發現,制造大國通過網絡效應,快速攀升價值鏈,而沒有制造的美國則失去了經濟根基。
其次,美國企業曾過度依賴廉價勞動力,無論是將工廠遷往低工資國家,還是通過移民引入低薪工人,長期看都抑制了創新動力。
萬斯認為,如果一家企業可以方便地用廉價人力,便缺乏動力去投入自動化和技術革新。
這樣的想法,顯然與傳統經濟學的“比較優勢”理論背道而馳,但恰恰代表了老美執政團隊的基本思路。
最重要的結論是什么?
萬斯所說的“兩個誤判”,第一個就是制造業要回歸;第二個,哪怕成本高,也在所不惜,反而認為會有利于創新。
可見,關稅戰引發的成本上升已在其計算中,有非常強的決心,并不是口頭說說。
就拿汽車行業為例。萬斯的邏輯是,筑起關稅墻的同時,引入先進機器人和廉價能源,可使美國工人在更高生產率下參與制造,從而實現有競爭力的本土生產。
他強調“新政府僅上任幾周,我們就新增了9000個汽車業崗位”,多家跨國車企表示要在美國興建智能化工廠和研發中心。
總之,在筑起關稅壁壘的路線上,老美已經鐵了心,要再大干一場。
來源:智谷趨勢Tr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