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節,扭著賽博秧歌的機器人引發全民熱議,隨后能騎自行車的智元、進廠打工必備的優必選等機器人行業新貴也走入大眾視野。
但在機器人賽道卷的如火如荼的當下,在不知名的角落里,一朵曾經開的旺盛的云端之花正在凋零。
曾經站在人形機器人風口浪尖的獨角獸企業達闥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如今正深陷停擺危機
而根據證券時報記者實地探訪,達闥聯合創始人已離職,原本熱鬧的基地也人去樓空。
深挖發現,原來這家公司的落寞早有預兆......
繁花散盡,危機浮現
達闥機器人曾是投資圈的寵兒——2015年創立伊始便獲得軟銀3000萬美元A輪投資,2018年B輪融資10.65億美元創下機器人領域紀錄,2020年C輪融資后估值飆升至32億美元。
2019年沖擊紐交所未果后,2023年再度嘗試港股IPO,估值一度飆升至223億元,成為中國機器人賽道最耀眼的獨角獸。
那時候黃曉慶(達闥創始人)在行業論壇上總是焦點,他描繪的云端機器人藍圖讓所有人著迷,不少投資者都深信他能像顛覆通信行業那樣,重新定義機器人。
但技術理想與商業現實的撕裂,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尤為明顯。
達闥的Ginger系列機器人雖能完成舞蹈、握手等動作,但動作延遲高達300毫秒,遠低于行業平均的80毫秒標準,云端計算的低效性讓這些機器人看起來像被線牽著的木偶。
不僅如此,由于達闥堅持的"云端大腦+5G網絡+終端身體"技術路線,雖在醫療、教育等場景實現商業化,然成本高昂、部署復雜,在人形機器人消費級市場寸步難行。
而在2023年的闥第三次沖擊IPO時,招股書暴露了致命傷:過去三年累計虧損超過50億元,研發費用高達38.7億元,但營業收入僅8.6億元。
這種燒錢模式在當時或許可行,但成也投資,敗也投資,當理性回歸,資本市場的退潮讓這家明星企業迅速暴露問題。
據天眼查數據,達闥機器人公司卷入的司法案件數量已超過20起,而被執行的款項涵蓋了供應商貨款、員工賠償金以及辦公場地違約金等,總額高達3530.09萬元。
與此同時,公司內部管理陷入混亂,2022年6月負責商業化的聯合創始人汪兵突然離職,隨后技術副總裁、財務總監等核心高管相繼出走。
可以說由于資金斷鏈所導致的欠薪、裁員、核心團隊出走,研發停擺、生產停工,如今種種因素疊加,已經形成惡性循環。
達闥雖然沒有宣告破產,也已住進了ICU。
而在昨天,這家曾經被寄予了厚望的企業,終于爆雷!
基地人去樓空,深陷停擺危機
3月31日,廣州番禺區科技園區之中,達闥機器人分公司大門緊閉,內里空蕩無人。
記者實地探訪發現,盡管玻璃門上還殘留著去年春節的福字貼紙,但門鎖已經銹蝕,透過落地窗能看到散落一地的宣傳冊。
相似場景正在全國多地重現,上海閔行智能機器人產業基地的展廳內已然空空蕩蕩,曾用于展示云端人形機器人的玻璃展柜,也因閑置而落滿灰塵。
而園區招商人員證實,早在去年十二月達闥就已搬離,總部連董事長辦公室都被中介掛牌出租。
北京、深圳等地的分公司亦相繼陷入困局,不僅聯合創始人離職,往昔熱鬧的辦公區如今也已人去樓空,數百員工更是被卷入長達一年的討薪糾葛。
更令人心寒者,公司不但拖欠薪資,竟連辦公設備都淪為“抵債品”。
從廣州到北京,從上海到深圳,這家曾經估值223億元的機器人獨角獸正在迅速褪去光環,留下的只有空置的辦公室和數百名討薪員工的無奈。
但對于仍在狂飆突進的機器人新銳公司而言,達闥的困局并非終點而是鏡鑒,達闥所經歷的這場危機為整個機器人行業敲響警鐘。
當資本退潮,技術理想必須直面商業現實,哪怕云端機器人曾被視為顛覆性創新,但脫離市場需求的技術孤島終究難以為繼。
如何在技術突破與市場落地間找到平衡,如何在資本追逐與自我造血間建立循環,如何在擴張沖動與管理精細化間保持定力,這些問題的答案將決定下一輪洗牌的生存者。
不少企業重新考量技術落地的路徑,把關注點從構建繁雜的生態系統,轉向更為關注單點技術的盈利可能性。
往昔關注機器人項目著眼于技術的領先性,如今卻更為看重單位經濟模型是否可行,投資機構的態度也在悄然轉變。
可以說,達闥所經歷的危機正在重塑整個機器人行業的生態。
如今盡管總部空置、員工星散、輿論纏身,但黃曉慶仍在為達闥的起死回生湊集款項。
這位曾被譽為"中國移動通信之父"的技術狂人,如今頻繁出現在各類產業論壇,試圖用"機器人文明"的宏大敘事吸引新的投資。
當行業從狂熱回歸理性,機器人獨角獸們又將何去何從,黃曉慶又能否憑借技術信仰完成逆境翻盤?
然而當夜幕降臨,曾經"讓機器人服務人類"的豪言壯語,又會觸痛誰的內心?
這場降臨在達闥的危機既是終結也是開端。
它提醒著所有逐夢者,在技術迭代與商業進化的漫長征途中,技術的理想主義必須與商業現實共舞,唯有穿越周期的技術價值,才能真正定義未來。
信息來源:證券時報--機器人獨角獸深陷停擺危機!記者實探:人去樓空,聯合創始人已離職--2025-04-0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