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技術普惠”成為一場行為藝術。
3月30日,深圳坪山燕子湖國際會展中心,傳祺辦了一場名為“千里智行 始于向往”的用戶派對。與其說是發布會,不如說是一場“技術普惠”的行為藝術——跨界藝人、工程師與用戶同臺,把激光雷達、OrinX芯片、華為架構這些冰冷術語,硬生生掰碎了喂給消費者。
而主角傳祺向往S7,以限時價16.98萬-22.38萬元登場(國補后低至15.48萬起),直接掀了20萬級市場的桌子。
讓機器學會“人類思維”
傳祺向往S7的智駕系統,像一位“擁有超感官的AI司機”
27組傳感器中,那顆25mm厚的超薄激光雷達堪稱工業美學典范。相比主流45mm「瞭望塔」式設計,其風阻系數降低0.01Cd,風噪減少2dB——這相當于在120km/h時速下,車內噪音直降3個咖啡研磨機的聲響級別。更關鍵的是,200米探測距離與厘米級精度,讓系統可提前7秒預判施工路障(以城市60km/h時速計算),實現真正「無感避險」。
廣汽與Momenta共創的端到端大模型,本質是讓AI學習人類駕駛的「肌肉記憶」。不同于分段式架構的機械執行,這套系統在遭遇加塞時,會像老司機般微調方向而非急剎;面對極窄車位,則模擬駕校教練的「慢進快打」策略。實測數據顯示,其城區復雜路況接管率比行業均值低42%,泊車效率提升50%。
引入華為執行拓撲架構,如同給車輛植入敏捷反射弧。信號延時降低30%意味著:當相鄰車道貨車突然掉落物品時,系統能在0.2秒內完成制動決策(人類平均反應時間0.5秒)。這種「條件反射式」智駕,讓S7在深圳華強北的「電瓶車洪流」中,展現出堪比十年出租車司機的穿行能力。
很多媒體實際路測的視頻中可以看到,這套系統在高速、高架上實現“全程0接管”,城區魔鬼路段亦能從容穿行。更驚艷的是23秒極速泊車,以及“無圖全場景覆蓋99.9%道路”的能力——北京胡同、重慶8D立交,全國所有城市,有路即可通行,徹底扒了“高精地圖依賴癥”企業的底褲。
某些品牌把激光雷達當奢侈品賣,傳祺S7直接把它打成“白菜價”——技術不應是溢價借口,而是普惠工具。
“一車三用”羞辱場景焦慮
傳祺S7的“一車雙模”黑科技,“智能混動+超級增程”兩種模式,“純電、插混、增程”三種選擇;,本質是給用戶發了一張“全場景通行證”。
日常通勤用205km純電續航(30%-80%充電17分鐘),成本低至每公里3分錢,堵車時還能笑著看油車車主肉疼;周末切“超級增程”,饋電動力零衰減,靜謐性吊打某些增程器的“拖拉機聲效”;長途用“智能混動”,1150km綜合續航讓里程焦慮淪為笑話。
操控層面更顯傲慢。AI智電四驅系統實時分配扭矩,雨雪路面穩如老狗,零百加速5.9秒打臉“電車沒靈魂”論調。
廣汽自研的鉅星智控底盤,吸收保時捷工程師的「彎道平衡法則」,傳祺將懸架剛度調校至「柔中帶韌」狀態:高速過彎時側傾角減少3度(同級平均5度),碎石路面濾震效率提升40%。這種「德系操控基因+本土化適配」,底盤操控的表現讓某些50萬級的“運動SUV”顏面掃地。
傳祺的潛臺詞很直白:別拿“豪華”當遮羞布,技術到位了,20萬也能教你做人。
移動豪宅的“空間哲學”
坐進傳祺S7的座艙,會顛覆你對20萬級車型的認知。30㎡超柔皮質包覆(含NAPPA真皮與麂皮頂棚)、20L智能冰箱,詮釋了何為“移動豪宅”。而高通8295P芯片驅動的智能座艙,支持四音區交互與24條連續指令,DeepSeek AI助理甚至能即興創作歌曲,堪稱“全家人的社交中心”。
30㎡皮質的觸覺革命,超柔水潤皮的觸感比NAPPA軟20%,慢回彈海綿層以15mm厚度實現「落座無感承托」。二排137度躺角配合電動腿托,形成「人體工學微笑曲線」——這個角度經廣汽聯合華南理工大學測算,可使腰椎壓力降低34%。
視聽體驗上,17.3英寸3K吸頂屏+22揚聲器杜比全景聲,配合“日照金山”升降音響與天際線氛圍燈,讓后排秒變“劇院黃金席位”。傳祺用一句話總結:“這不是車,是全家人的第二客廳。”
79.6%得房率的秘密,在于將車高設定為1.78米——比理想L7(參數丨圖片)低4cm以降低風阻,卻通過純平地板與薄型座椅設計,讓后排頭部空間反增3cm。34處儲物空間中,門板槽可豎放1.5L礦泉水,中控臺下鏤空區域兼容女士手提包,這種設計堪稱「空間微積分」。
傳祺S7用“場景化體驗”重新定義豪華——真正的奢侈,是讓每一寸空間都服務于生活。
1300萬公里的“安全證言”
安全是傳祺S7的“隱性豪華”。其籠式盾甲車身采用熱成型鋼,強度對標核潛艇;53項碰撞測試遠超國標,10氣囊保壓時間達20秒(行業平均6秒)。
乘員艙熱成型鋼比例達24%(行業平均15%),B柱抗壓強度1500MPa——這相當于指甲蓋大小區域承受1.5噸重物。53項碰撞測試中,包含8種超越國標的「刁鉆角度」撞擊,例如15度斜角追尾測試,模擬真實高速連環碰撞場景。
不同于主流的三元鋰電化學防護,傳祺新一代彈匣電池在電池包內植入「隔膜防火墻」,即使遭遇Z型對折(模擬底盤嚴重刮擦)或麻花式扭轉,也能在熱失控前物理阻斷反應,徹底杜絕起火風險。這種「硬核安全觀」,在遍地碎石的新疆獨庫公路上顯得尤為重要。
更硬核的是,傳祺投入1143臺測試車,累計1300萬公里等效里程(繞地球325圈),通過用戶共創數據持續優化系統。工程師的承諾很直白:“我們不造試驗品,只造經得起時間拷問的工業藝術品。”
在新能源時代,可靠是最大的誠意——傳祺S7用1300萬公里測試,為“安全”寫下注腳。
技術普惠“長期主義”
傳祺的策略很清晰:用頂格配置填平溢價,用極致權益綁定長期信任。
頂配Ultra四驅激光雷達版國補后僅20.88萬元,入門Pro版下探至15.48萬元。4月30日前下訂用戶,可享“3000元抵9000元尾款”的限時禮金,疊加價值2.5萬元的城市NDA功能、300萬元智駕保障等權益。并且為用戶提供“全生命周期呵護”:首任車主三電終身質保、7×24小時直服、終身道路救援,以及3年娛樂流量包。
這些權益背后,是傳祺對“可靠”二字的承諾——技術可以迭代,但品質必須永恒。
燕波觀察
傳祺向往S7的野心,不止于成為「20萬級最優7系」,更試圖重構市場對「技術價值」的評估體系。當25mm激光雷達突破硬件堆砌邏輯,當1300萬公里測試成為信任貨幣,當華為技術基因注入自主品牌——這場發布會或許正在書寫新敘事:中國智駕的終極戰場,不在參數表的攀比,而在真實場景的征服。
向往,是比遠方更遠的抵達。
這臺車要抵達的,或許正是中國汽車工業「技術平權」的理想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