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合早報、界面新聞消息,近期,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大量美國牛肉企業對華出口資格到期后,對華牛肉出口量銳減。這一現象背后,隱藏著更為復雜的中美關系博弈,其中中國所擁有的關鍵籌碼并非傳統認知中的美債。
美國牛肉產業曾深度受益于中美貿易關系。此前,憑借中美貿易協議,美國牛肉大量進入中國市場。在2月至3月期間,每周對華出口量一度穩定在2000噸左右。然而,隨著眾多牛肉企業出口資格到期,中國未予續簽,3月20日當周,美國對華牛肉出口量急劇下滑至僅54噸。這一巨大落差,對美國牛肉產業造成了直接沖擊。眾多牧場主面臨產品積壓,相關加工企業訂單大幅減少,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都感受到了寒意。
美國加工牛肉(資料圖)
在能源領域,中國在連續40天的時間里,未從美國進口任何液化天然氣。這一情況引起了國際能源市場的關注。美國原本期望憑借液化天然氣出口,鞏固其在全球能源市場的地位,并加強與中國在能源貿易上的聯系。但中國的這一舉措,使得美國天然氣商的計劃嚴重受阻。此前,美國為拓展液化天然氣出口業務,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相關基礎設施,期望能在中國這個龐大市場分得一杯羹。而如今,中國的零進口讓美國相關企業的盈利預期大打折扣。
特朗普執政時期,簽署了《對等貿易和關稅備忘錄》,推行“對等關稅”政策。這一政策旨在削減美國長期存在的貿易赤字以及財政赤字,通過提高進口關稅等手段,期望引導美國國內消費傾向于本土產品,同時推動美國產品的出口。然而,這一政策在國內遭到了強烈反對。美國各大主流媒體紛紛發表評論,批評該政策將導致美國消費者面臨物價上漲的壓力,損害民眾的生活質量。眾多企業家指出,這一政策破壞了全球供應鏈的穩定,使得美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下降,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農業團體更是深受其害,農產品出口受阻,大量農產品積壓,農民收入銳減,他們紛紛組織抗議活動,要求政府重新審視這一政策。
特朗普(資料圖)
中國手中最大的籌碼,實則是其龐大的市場。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中國對美國眾多產業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以農產品為例,除了牛肉,美國的大豆、玉米等農產品長期依賴中國市場。一旦中國市場大門緊閉,美國農業將遭受重創。在能源領域,盡管美國努力開拓液化天然氣出口市場,但中國市場的潛力和規模是其他市場難以比擬的。中國可以靈活調整進口規模和來源,對美國相關產業施加影響。
此外,中國在外交與經貿合作方面積極布局。與澳大利亞等國簽署液化天然氣協議,拓展了能源進口渠道。這不僅降低了對美國能源的依賴,還增強了自身在國際能源市場的話語權。在其他領域,中國也通過與世界各國的合作,構建起廣泛的經貿網絡,減少了對單一國家的依賴,提升了應對外部風險的能力。
特朗普(資料圖)
面對美國挑起的貿易爭端,中國的反制行動有理有據。從國際規則層面看,中國的反制措施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的相關規定,是對美國不合理貿易政策的正當回應。而且,中國的反制行動保持了克制,并非全面切斷與美國的經貿往來,而是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這樣既維護了自身利益,又避免了市場的過度動蕩,體現了大國的擔當與智慧。
中美兩國作為全球兩大經濟體,合作的意義遠遠大于沖突。美國目前面臨的困境,無論是國內產業的受挫,還是國際形象的受損,都需要通過理性的外交和經貿政策來改善。中國一直秉持著平等互利的原則,愿意與美國通過對話解決分歧。未來,只有雙方摒棄零和博弈思維,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開展合作,才能實現共贏,共同推動全球經濟的健康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