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提到,阿古柏入侵了新疆,而俄國趁機侵占伊犁。此時,左宗棠已平定了陜甘的亂局,準備出兵新疆。1874 年,清朝東南沿海地區發生了一件大事,致使朝廷就是否收復新疆展開了激烈辯論。
阿古柏的軍隊
牡丹社事件
早在 1871 年,一艘琉球船只回航時遭遇臺風,漂流至臺灣東南部八瑤灣,船上的船員上岸后,被臺灣原住民殺害。1872 年,日本借八瑤灣事件侵吞了中國藩屬國琉球的主權。日本明治維新后,西鄉隆盛等人提出“征韓論”,表面是征討朝鮮半島,實則主張通過海外擴張解決內政問題。但因征討朝鮮半島在外交上困難重重,未獲內閣支持,日本朝廷將目標轉向臺灣。1874 年夏,日本以八瑤灣事件“生番無主”為借口出兵登陸臺灣,這便是牡丹社事件。需要指出的是,琉球王國自明朝起便是清朝的從屬國,屬于清朝領土。這件事給了清廷極大的震驚。
牡丹社事件
在中國地緣戰略史上,封建王朝向來多面臨西北少數民族的入侵,東南沿海的威脅較少,因此歷朝歷代在海軍建設方面投入不大。日本登陸臺灣引發清廷強烈抗議,但清廷發現自身根本無法與日本開戰,因為沒有成型的海軍。鑒于海軍薄弱,清廷決定不與日本開戰。日軍由于準備不足,對臺灣了解不夠,部隊中大量士兵登島后患上瘧疾等熱帶疾病,軍隊近乎癱瘓。日本人深知這仗打不了,趁清政府還不知情,請英國公使出面,與清政府談判。在談判桌上,日本人堅持要求清政府承認日本出兵臺灣是“保民義舉”,這里的“民”指的是琉球國在臺灣的遭難漂民。意思就是日本為琉球漂流至臺灣遇難的船員伸張正義。清政府未仔細推敲,輕率地答應了,結果中了日本人的圈套,致使日本人借此宣稱對琉球擁有主權,后來名正言順地吞并了琉球。
琉球
李鴻章《籌議海防折》
結合 1840 年至 1870 年的兩次鴉片戰爭,均是被列強從海上打開國門,清政府開始意識到海防的重要性。恭親王奕?指出,日本進犯,凸顯中國沿海防御空虛,可能引發西方列國的覬覦之心。1874 年 12 月 10 日,直隸總督李鴻章上《籌議海防折》,指出,西方國家雖強大,但遠在七萬多里之外;日本卻近在眼前,考慮到自身海防空虛,日本日后必成中國最大威脅。西北的塞防固然重要,但東南的海防更重要。中國海岸線漫長,各國在此通商傳教,往來自由,大量聚集于京城及各省腹地。表面友好,實則暗藏吞并之心。
李鴻章
而新疆地廣人稀,土地貧瘠,北面接壤俄國,西面有土耳其、天方、波斯等回教國家,南面挨著英屬印度。即便無戰事,每年軍費也要三百多萬,可如今朝廷把能給的錢都給到西北戰場了,就算勉強收復,將來也難以守住。據外國新聞紙報道,喀什噶爾的回酋已接受土耳其冊封,并與英國、俄國相互勾結。依當下局勢,大清無力兼顧新疆,不如招撫伊犁、烏魯木齊、喀什噶爾的回酋成為藩屬國,如此一來,大清實力尚存。但如果海防失守,一定會傷筋動骨,大清實在無力兼顧兩方,必須有所取舍。李鴻章主張停止用兵新疆,將用于西北戰場上龐大的軍費開支用于海防抵御日本。
新疆回酋
塞防與海防之爭
朝廷就海防與塞防展開激烈辯論,當時沒有人能對李鴻章的主張提出切實有力的反駁,放棄新疆的言論占了上風,就連最支持左宗棠的慈禧也猶豫不決,她將朝廷各大臣的奏折發給左宗棠,征求其意見。
慈溪
左宗棠收到京城消息后,勃然大怒。左宗棠明白新疆當下勢力最大的阿古柏是英國的傀儡,英國在背后操縱新疆,英國自然不愿清政府收復新疆。他生氣李鴻章等人完全被英國人利用,并大罵外國的這些新聞紙不是個東西。原因是李鴻章奏折上的觀點完全是受了英國人的誤導。
左宗棠
英國很清楚清政府收復新疆最大的困難是財政問題,先前就派出公使威妥瑪對李鴻章威逼利誘,夸大和渲染日本威脅,強調海防的重要性。英國還通過操縱新聞輿論影響清政府對現實的判斷。李鴻章奏折中提到的外國新聞紙,實則是 1872 年英國商人安納斯脫·美查在上海創辦的《申報》。
威妥瑪
《申報》用中文在租界內印刷發行,不受清政府管轄,享有新聞自由。憑借此優勢,《申報》向來秉持報道事實的立場,敢于報道諸多敏感內容,有時比朝廷獲取的信息還準確,因此當時上至朝廷官員,下至黎民百姓,追捧者眾多。可是《申報》畢竟是英國人辦的,關系到英國國家利益時,一定會是英國人的喉舌。《申報》配合威妥瑪的外交策略,發表大量關于借外債的負面報道,宣揚如果清朝靠借外債收復新疆,肯定會勞民傷財,還不如罷兵。
《申報》
不僅如此,當時著名的楊乃武小白菜案也有《申報》在背后推動,《申報》介入了此案的司法過程,對洗刷楊乃武冤屈起了關鍵作用。這樣一來,《申報》贏得了當時的人心,人們稱贊《申報》揭露浙江官場腐敗,推動了中國司法的進步。但《申報》根本用意是借楊乃武小白菜案打擊浙江官場,而浙江官員與左宗棠關系密切,浙江巡撫楊昌浚是左宗棠西征的得力支持者。左宗棠對此極為不滿。
左宗棠說服慈禧太后
左宗棠獲取信息的渠道絕不單單是像《申報》這類媒體。他在浙江攻打太平天國和創辦福州船政局時,就通過法國人獲取諸多世界上的信息。此外,每次有人出國歸來,左宗棠總會與之交流,以此獲取最新的資訊。正因如此,左宗棠堪稱當時中國國內少數對世界局勢有所了解的人物。如果說魏源、林則徐等人是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那么左宗棠無疑是看清世界的第一人,他是當時朝廷中唯一在英俄大博弈的背景下,對新疆戰場了如指掌的人。
1875 年 4 月,陜甘總督左宗棠上《復陳海防塞防及關外剿撫運糧情形折》回復慈溪,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其一,東面的海防和西邊的塞防,二者同樣重要,新疆是大清的固有領土,新疆不保則蒙古難保,蒙古不保則京師受累,還會給各地的少數民族樹立一個極壞的榜樣。
其二,從海上入侵的洋人,其目的在于賺錢,并非搶奪土地,而俄國則是對西北的土地虎視眈眈,如果能收復新疆,讓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他國必不致構釁于東南。
其三,如果不在新疆邊界防守,就要退至蒙古草原、甘肅去部署防線,花費不比在新疆駐軍少。而且朝廷欠西征軍大量軍餉,倘若現在停止西征,就需要裁軍,裁軍就得補齊這部分軍餉,如此反而會增加開支。
其四,左宗棠指出,阿古柏作為一個外來者,并不受新疆民眾的歡迎。現在他的根基不穩,當下正是收復新疆的大好時機。一旦錯失這個良機,讓阿古柏站穩腳跟,恐怕新疆就真的難以收回了。
當慈禧收到左宗棠的回復之后,她不再猶豫,力排眾議支持左宗棠,朝廷的海防派和塞防派也達成一致,認為海防和塞防都很要命,都是當務之急,又屬國家久遠之志,認為海防也要未雨綢繆,以為自強之計。清廷決定將北洋海防交給李鴻章辦理,南洋海防交給沈葆楨辦理,將西北塞防及防范俄國人的事務交給左宗棠處理,左宗棠也由此開啟了正式的收復新疆的征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