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6日清晨,鄭阿姨和老伴早早地踏上了前往開封的旅程。這對年邁的夫婦要參加"希福中醫第六屆百位抗癌明星·龍年中國行"活動。"我們年紀大了,手機用不好,"鄭阿姨笑著說,"明明醫院說了地點,我們還是走錯了路。"他們原以為活動仍在鄭州舉辦,先到了登封,才發現這次改在開封。雖然路途輾轉,但鄭阿姨堅定地說:"袁院長好不容易又辦大會了,前幾次我們都來了,這次說什么也要來。"
突如其來的噩耗
時間回溯到2011年9月初,鄭阿姨在家中進食時總感覺吞咽困難。在登封市人民醫院的檢查室里,醫生看著食道造影結果,直接給出了診斷:食管鱗癌。老伴回憶當時的情形:"那會兒擔心得不得了,都不敢告訴她實情。"家人決定先安排手術,9月28日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辦理了住院手續并交了費用。就在這時,女兒打來電話說聯系了新密市中醫院,"她姑姑在那里工作"。于是,9月30日,鄭阿姨轉院到新密市中醫院接受了食管癌手術。
術后住院10-20天后,醫生建議他們去河南省腫瘤醫院進一步治療。在那里,專家看過片子后給出了生存期預估:"大概5到8年"。隨后,鄭阿姨開始了放療和化療。然而,兩次化療后,嚴重的副作用接踵而至:持續腹脹、惡心嘔吐、脫發、鼻血流個不停。老伴心疼地說:"沒生病前她身體特別好,家里家外的活都能干。沒想到放化療后一天比一天虛弱,眼看著就不行了。"
生死抉擇的關鍵時刻
化療的副作用讓鄭阿姨的體重從126斤驟降到98斤。她幾乎無法進食,只能勉強喝些稀粥。就在全家人陷入絕望時,一個偶然的發現改變了他們的命運。老伴回憶說:"在省腫瘤醫院西門,我看到一個大牌子寫著'不吃中藥別找我'。"這句話提醒了他們還有中醫治療這條路。盡管鄭阿姨當時已經想要放棄治療,但在老伴的堅持下,他們決定"死馬當活馬醫",前往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求診。
2012年1月17日,這是鄭阿姨第一次就診的日子。當時她精神萎靡,面色蒼白,胃部脹滿,惡心感持續不斷。"女婿開車送到醫院門口,她虛弱得連車都下不來,"老伴回憶道。薛主任熱心地拿來一杯中藥讓鄭阿姨嘗試,但她一喝就吐了出來。面對如此棘手的情況,袁希福院長語重心長地說:"先開幾天藥,一天三包,想辦法吃下去。如果有好轉就再來,不行也不用來了。"正是這句話,讓老伴看到了希望。他寸步不離地守著鄭阿姨,看著她艱難地服下每一劑藥。奇跡般地,服藥后鄭阿姨不再嘔吐了。十天的藥吃完后,她的病情開始逐漸好轉:能下床走路了,雙腿有了力氣,也能正常進食了。
重獲新生的康復之路
2014年4月12日,在"第四屆百位抗癌明星經驗交流大會"上,鄭阿姨夫婦精心準備了一面錦旗,親手送給袁希福院長表達感激之情。到2017年復診時,鄭阿姨已經面色紅潤,精神飽滿。同年9月24日,她甚至準備了發言稿,要在"第五屆抗癌明星康復經驗交流大會"上分享自己的抗癌經歷。
2024年4月26日清晨,鄭阿姨和老伴早早地踏上了前往開封的旅程。這對年邁的夫婦要參加"希福中醫第六屆百位抗癌明星·龍年中國行"活動。"我們年紀大了,手機用不好,"鄭阿姨笑著說,"明明醫院說了地點,我們還是走錯了路。"他們原以為活動仍在鄭州舉辦,先到了登封,才發現這次改在開封。雖然路途輾轉,但鄭阿姨堅定地說:"袁院長好不容易又辦大會了,前幾次我們都來了,這次說什么也要來。"
突如其來的噩耗
時間回溯到2011年9月初,鄭阿姨在家中進食時總感覺吞咽困難。在登封市人民醫院的檢查室里,醫生看著食道造影結果,直接給出了診斷:食管鱗癌。老伴回憶當時的情形:"那會兒擔心得不得了,都不敢告訴她實情。"家人決定先安排手術,9月28日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辦理了住院手續并交了費用。就在這時,女兒打來電話說聯系了新密市中醫院,"她姑姑在那里工作"。于是,9月30日,鄭阿姨轉院到新密市中醫院接受了食管癌手術。
術后住院10-20天后,醫生建議他們去河南省腫瘤醫院進一步治療。在那里,專家看過片子后給出了生存期預估:"大概5到8年"。隨后,鄭阿姨開始了放療和化療。然而,兩次化療后,嚴重的副作用接踵而至:持續腹脹、惡心嘔吐、脫發、鼻血流個不停。老伴心疼地說:"沒生病前她身體特別好,家里家外的活都能干。沒想到放化療后一天比一天虛弱,眼看著就不行了。"
生死抉擇的關鍵時刻
化療的副作用讓鄭阿姨的體重從126斤驟降到98斤。她幾乎無法進食,只能勉強喝些稀粥。就在全家人陷入絕望時,一個偶然的發現改變了他們的命運。老伴回憶說:"在省腫瘤醫院西門,我看到一個大牌子寫著'不吃中藥別找我'。"這句話提醒了他們還有中醫治療這條路。盡管鄭阿姨當時已經想要放棄治療,但在老伴的堅持下,他們決定"死馬當活馬醫",前往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求診。
2012年1月17日,這是鄭阿姨第一次就診的日子。當時她精神萎靡,面色蒼白,胃部脹滿,惡心感持續不斷。"女婿開車送到醫院門口,她虛弱得連車都下不來,"老伴回憶道。薛主任熱心地拿來一杯中藥讓鄭阿姨嘗試,但她一喝就吐了出來。面對如此棘手的情況,袁希福院長語重心長地說:"先開幾天藥,一天三包,想辦法吃下去。如果有好轉就再來,不行也不用來了。"正是這句話,讓老伴看到了希望。他寸步不離地守著鄭阿姨,看著她艱難地服下每一劑藥。奇跡般地,服藥后鄭阿姨不再嘔吐了。十天的藥吃完后,她的病情開始逐漸好轉:能下床走路了,雙腿有了力氣,也能正常進食了。
重獲新生的康復之路
2014年4月12日,在"第四屆百位抗癌明星經驗交流大會"上,鄭阿姨夫婦精心準備了一面錦旗,親手送給袁希福院長表達感激之情。到2017年復診時,鄭阿姨已經面色紅潤,精神飽滿。同年9月24日,她甚至準備了發言稿,要在"第五屆抗癌明星康復經驗交流大會"上分享自己的抗癌經歷。
如今,距離確診已經過去了12個年頭。鄭阿姨不僅恢復了正常生活,前些年還能外出打工。雖然今年開始不再工作,但她的身體狀況令人欣慰。"恢復得特別好,"鄭阿姨說,"當年那場手術,前后縫了32針,能恢復到現在這樣,真的很知足了。"從幾乎放棄治療到重獲新生,鄭阿姨的抗癌歷程不僅是一個醫學奇跡,更展現了中醫藥在腫瘤治療中的獨特價值,以及家人陪伴與堅持的重要性。
如今,距離確診已經過去了12個年頭。鄭阿姨不僅恢復了正常生活,前些年還能外出打工。雖然今年開始不再工作,但她的身體狀況令人欣慰。"恢復得特別好,"鄭阿姨說,"當年那場手術,前后縫了32針,能恢復到現在這樣,真的很知足了。"從幾乎放棄治療到重獲新生,鄭阿姨的抗癌歷程不僅是一個醫學奇跡,更展現了中醫藥在腫瘤治療中的獨特價值,以及家人陪伴與堅持的重要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