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高達)3月27日至28日,江蘇省考古學會2024年會在無錫舉辦。會議聚焦江蘇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新發現和新成果,現場推介了江蘇省考古學會2024年度“田野考古示范項目”10項,推介“優秀考古成果”20項。
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其中,蘇州市考古研究所負責的蘇州市姑蘇區北園遺址獲評“江蘇省考古學會2024年度田野考古示范項目推介”。《企致集——蘇州考古七十周年紀念文集》《江蘇蘇州姑蘇區相門倉街唐貞元十七年墓發掘簡報》獲評“江蘇省考古學會2024年度優秀考古成果推介”。
張志清代表蘇州市考古研究所向大會作《蘇州2024年考古工作綜述》。從機構建設和業務工作等方向匯報了年度工作概況,結合蘇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部署要求,從蘇州古城考古、城市考古、太湖流域文明進程、窯業考古和斷代考古等方向介紹了蘇州2024年度考古發現與收獲,并總結了年度考古成果初步認識,展望了下一步工作計劃。
寧振南作《蘇州北園遺址發掘收獲與初步認識》匯報。蘇州市姑蘇區北園遺址處于蘇州古城東北隅,考古發現大量遺跡遺物,時代從商周延續至明清,并以東周秦漢時期為主體。東周時期黑衣陶器、原始瓷器、印紋硬陶器及建筑構件共出,器物組合關系清晰,體現出大量的人群聚居,且具有較高等級水平,對于探索蘇州古城歷史具有重要意義。大量秦漢時期的日用陶器、生產工具及高等級建筑構件,則體現出吳越故地納入大一統國家后的物質文化面貌。“吳市”陶文罐及其組合器,是秦統一江南后的官作陶器,提供了極具斷代價值的“江南型秦代陶器標準器群”。漢代模印“舍”字陶文瓦,可能是會稽郡治吳縣之“傳舍”專用建筑構件。
陳璟作《蘇州陸慕宋涇橋南遺址考古發掘與初步認識》匯報。此次發掘系元和塘古窯址群的第五次考古發掘工作,相關發現不僅填補了蘇州地區以往未發現明確的元代窯業遺存的空白,也首次由考古學實證了《方輿勝覽》《歲時廣記》等歷史文獻中關于宋元時期蘇州盛產陶塑產品的記載,同時為進一步認識和厘清元和塘窯業生產特性、功能分區、產品流轉路線,構建元和塘歷代制陶窯業生產體系,深入研究南宋平江窯與明清金磚窯之間的傳承關系提供了新的重要實證。
圖片來源:蘇州市考古研究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