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被稱為中國人的寫心之器,因為習琴需要靜心體悟,所以歐陽修說他能借琴療愈幽憂之疾。古琴曲“佩蘭”源自南宋的《神奇秘譜》,取名取自屈原離騷的“紉秋蘭以為佩”。中國音樂學院古琴標準級講師張信初(字云峰)的這曲佩蘭,左手按弦細膩,把靜,淡的文人氣質做了很好的鋪陳,而右手對琴歌的轉調和指法的鉆研,好像風拂蘭葉一般自然。
正如管平湖先生說,古琴的彈奏一定要以心馭琴,不僅是技巧,更是深情與神韻的流露。
中國音樂學院標準級古琴講師云峰:古人覺得古琴的聲音它涵蓋了天地人三才的妙道,古琴的形狀它上面是圓的,底下是平的,對不對?代表了我們的中國最古老的天圓地方說,古琴它有三種音色,一個是按音泛音、散音,它同時就融合三才之道,所以的話呢,古琴它又暗含金木水火土5行。那么現在很多人他有過度的夸張解讀了,覺得古琴療愈啊音樂療愈這些也可以的,但是你要療愈首先你要得知道這個東西是什么個情況,就比如說這幾首曲子能舒肝氣,首先你要知道這首曲子講什么,你要有很高的音樂的鑒別能力和審美能力,你才可以更準確的理解出來作者的你的心意在里面。
傾聽古人的聲音的時候,你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有很高的文學素養,然后還有很高的這個藝術鑒別能力,那么這時候就通過讀書學習,那么現在古人沒有CD,沒有唱片,我們只能通過現在民國時期這些古琴大師的呃 CD,那么我們還是要去廣泛的閱讀書籍,古人的曲子里面它是一首曲子里面它有多種復雜情感,中國畫是一個道理一樣的,由遠及近,有有干濕濃淡,聲音配音的要抑揚頓挫,它也被歷代的儒家的這些士大夫,還有道家的這些高道,也不停的做一些注解,也做不停的一些啊詮釋。
“佩蘭”出自于上古時期,可能更更符合一些古人的一些出塵的一些想法
主持人:30出頭的云峰老師,8歲提筆練習書法,16歲開始學習古琴。為了做好佩蘭之曲,他給自己養了不少的蘭花,天地與四季都是一個謙恭的讀書人,最好的老師。#古琴文化分享# #古琴曲目推薦# #記錄?古琴# #獨愛古琴的男人# #古琴學習日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