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一段名為“浙江滬大小姐的升學宴”的視頻在網上爆火。
視頻里,穿著粉色高定公主裙的18歲女孩,在親朋好友的簇擁下,站在堆疊著鮮花的舞臺中講話。
今天是她的金榜題名日,親人、朋友、同學為她準備了許多昂貴的禮物。
她的腳下堆著愛馬仕禮盒、珠寶和限定款玩偶,連寵物狗都坐在鑲鉆的嬰兒車里。
視頻評論區有人留言說:“我活得還不如一只狗”、“真是人間富貴花”、“投胎是門技術活”......
女孩全程被圍著拍照、切蛋糕,但是她好像并不開心,始終面無表情。直到小狗跳下嬰兒車奔來找她,她才第一次露出笑容。
一條高贊評論這樣說:“眾星捧月的孩子真的幸福嗎?”
一、過度富養,會讓孩子失去人生
家境優渥,父母能夠隨時滿足自己的要求,從小到大從不缺錢花,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這樣的人生,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但是為什么視頻里的這位“公主”并不受用呢?
這讓我想起心理學中有個現象叫“空心病”,它是由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副主任徐凱文提出的。
說的是過度被滿足物欲的孩子,價值觀是有缺陷的,這樣就會導致他們存在“空心病”的心理障礙。
在父母不正確的教育方式下,他們經常會覺得人生毫無意義,也對學習生活感到迷茫無措。
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內心會充滿孤獨感,有的嚴重的會產生強烈的自殺意念。
二、過度富養,會把孩子養成“敗家子”
“中國稀土大王”蔣泉龍憑借著稀土生意積累了百億身家。然而,他對兒子蔣鑫在教育上卻簡單地選擇以金錢表達父愛。
他對孩子予取予求,使得蔣鑫養成了揮霍無度的習慣。年紀輕輕就擁有數十輛總價超2億元的跑車,過著極度奢華的生活。
2018年,蔣鑫在社交媒體曬出的天價賬單引發了軒然大波,一頓飯要消費41.8萬元,加上酒水48萬元,共計接近90萬元。
盡管事后他稱是別人買單,但是這種行為還是遭到了眾多網友指責,其炫富和沖動消費可見一斑。
小時候越是被物質滿足的孩子,越是缺乏愛的孩子,越是會過度消費。
因為習慣了想要的東西都能輕易得到,長大后也會延續這種行為模式。
不考慮物品的實際價值和自身需求,只沖動消費,花大錢買一些不需要的商品。
由于需求總是能被迅速滿足,所以“等待”對這樣的孩子來說變得極為困難。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認為,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組成。
如果本我遵循快樂原則,追求及時的滿足,那么就會缺乏耐心。缺乏耐心就會導致個體難以抑制的沖動,必須要馬上得到滿足才能消解。
于是在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只要遇到需要付出時間和努力才能收獲成果的事,他們就很容易半途而廢,不愿等待。
三、最高級的教育是在貧窮時也能給孩子“愛”
相反有的孩子雖然不是出生在富裕家庭,父母也沒有億萬資產;
但是他們卻能給孩子無條件的愛與陪伴,教會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孩子善良正直的品格。
在小說《布魯克林有棵樹》中媽媽會在孩子倒掉沒喝完的咖啡時說:“人總得要奢侈一下”。
孩子在長大后說:“媽媽沒給我奢侈的童年,卻給了我應對奢侈世界的能力。”
媽媽的做法讓孩子在貧窮的環境中也能擁有豁達的心靈,在面對物質的匱乏時便不容易被打倒,能夠積極樂觀地面對世界。
積極心理學的發起者馬丁·賽格里曼曾說:“喝香檳、開跑車是愉悅的生活,但不是美好的生活。”
“美好的生活是每一天都用你的愛和優勢去創造真實的幸福和滿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