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丁
第一次看陳凱歌導演的電影《霸王別姬》感覺很驚艷,但那個時候太年輕,整部電影只看到了程蝶衣和段小樓之間的情與愛。
時隔多年的今天,4月1號,程蝶衣扮演者張國榮先生離開我們22周年的日子,重溫這部電影,依然淚流滿面。
我也終于明白了電影中為什么說“虞姬是真虞姬,霸王是假霸王”。
這部電影中,遠遠不只有男人和男人之間、男人和女人之間的愛與恨。
你從中可以看到自1924年至十年浩劫后這段歷史的變遷、被時代裹挾下的小人物的命運、人性隱藏下的善與惡的彰顯,還可以看到京劇之美,以及為這種美不瘋魔不成活的人。
看評論區(qū),很多人都流淚了,其中大部分是因為程蝶衣而想起了已故的張國榮。
而我,更多的是為張國榮扮演的程蝶衣的人生而流淚。
01、性別的扭曲
程蝶衣在成名之前名叫小豆子,母親是個青樓女子。
在他9歲那年,他被母親賣到了戲班子,因為青樓那種地方,實在不適合日漸長大的小男孩生存,為此,他被母親忍痛砍掉了多余的第六指。
從此他孤苦無依,每天承受著魔鬼般的訓練,還好師兄小石頭對他呵護有加。
他被安排學旦角,但他的內(nèi)心對性別的認同依然是男兒郎。
所以唱《思凡》的時候,他從來都要唱錯。
“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師傅削去了頭發(fā)。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他每一次都要唱成“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
為此,他被師傅打手心,打得鮮血淋漓也改不了口,他無法接受那個性別的轉(zhuǎn)換,一度逃跑。
逃跑途中,因為碰巧看到了真正的“角兒”,演出的盛況觸動了他,他也想成為那樣的人,于是回到戲班,甘愿接受慘無人道的懲罰,并開始安心練功。
為了戲班的生存,他開始強迫自己屈從于性別轉(zhuǎn)換的認同。
因為他唱《思凡》依然唱錯,眼看千載難逢的演出機會稍縱即逝,連一向疼愛他的師兄小石頭都急了,親手懲罰了他,從而激發(fā)了他的潛能,他終于唱對了。
一句“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讓他接受了舞臺上他就是女嬌娥的事實。
這是他性別轉(zhuǎn)換的第一步。
張公公的出現(xiàn),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
張公公是個滿清王朝的遺漏產(chǎn)物,一個從宮里出來的變態(tài)太監(jiān),在他的壽宴中,小石頭和小豆子唱著《霸王別姬》,大獲成功。
張公公仗著自己的權(quán)勢和金錢,留下了“虞姬”小豆子,用暴力將這個小男孩生生扭曲成女孩,小豆子無奈接受了性別轉(zhuǎn)換的認同。
這是他性別轉(zhuǎn)換的第二步。
《霸王別姬》的成功,成全了兩個孩子,他們終于成為了全北平最炙手可熱的“角兒”,小石頭藝名段小樓,小豆子藝名程蝶衣。
舞臺上,一個是西楚霸王,一個是愛妃虞姬;
舞臺下,小樓拿蝶衣當兄弟,而蝶衣對小樓,卻有了不同于兄弟般的情愫。
那是虞姬對霸王生死不離的情愫,那是想和師兄唱一輩子戲,容不得別的女人摻和的情愫。
袁四爺對程蝶衣的欣賞和懂得,使蝶衣徹底放棄了自己的性別。
楚霸王需要虞姬,可現(xiàn)實生活中,段小樓需要的是女人,他不顧蝶衣的強烈反對,執(zhí)意娶了花滿樓的頭牌妓女菊仙。
在段小樓成親之日,程蝶衣心如死灰。
他跟隨懂戲,欣賞他、也懂他的袁四爺走了,惺惺相惜、月下對飲之時,他成為了他所謂的紅顏知己。
至此,蝶衣徹底屈從于命運,認同了他的性別轉(zhuǎn)換,蝶衣和小樓,分道揚鑣。
在看到程蝶衣把自己沉浸在虞姬中不能自拔,完全認同扭曲的性別的時候,我流淚了。
這是何等的殘忍,將一個男人,生生變成一個女人(性格),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如果不是世道不公,如果不是入戲太深,如果不是用情太專,有誰愿意?
02、錯付的深情
在成長的道路中,段小樓和程蝶衣可謂相依為命,相互成全。
心思敏感、孤苦無依的蝶衣得到了師兄悉心的呵護和照顧,這是世間難得的溫情,蝶衣深深感動并迷戀這份溫情。
戲里,虞姬深愛著楚霸王,生死不離,蝶衣將這種感情,延伸到了戲外,他依戀著小樓。
這是一種模糊了性別的感情,這段感情,包含了親情、友情,還有愛情,互相交織、摻和在一起。
感情是復(fù)雜的,蝶衣是單純的,他以虞姬自居,他一廂情愿認為他和師兄會唱一輩子的霸王和虞姬。
蝶衣對小樓說:“說的是一輩子!相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
小樓傻眼了,說“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
蝶衣活在戲里,小樓活在戲外,菊仙成為了橫亙在他們之間的第三者。
小樓要有自己的生活,為了不辜負菊仙,他最終還是娶了她。
這對蝶衣來說,是致命的,他早已把一腔深情賦于小樓。
為了小樓,他四處尋找當初兩人看上的那把劍,只因為小樓曾說過那是一把“好劍”。
在小樓和菊仙成親之日,悵然若失的蝶衣,在袁四爺家中發(fā)現(xiàn)了這柄劍,為了得到它,同時也為了彌補失去小樓的空虛,他答應(yīng)成為袁四爺?shù)募t顏知己。
得到這把劍的小樓自然欣喜,但卻說“又不演戲,拿劍干什么”,令蝶衣傷心不已,兩人從此各走各的路。
日本侵略中國時,小樓因為不肯為日本人唱戲而被抓,蝶衣為了救他,不惜冒著漢奸的罵名,去為日本人唱戲,救出了小樓。
而蝶衣得到的,卻是小樓的一口唾沫,以及決絕地離去。
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在師父的撮合下,兩人再次同臺,卻因為演出中和國民黨部隊發(fā)生糾葛,導致小樓的孩子意外流產(chǎn),兩人再次分道揚鑣。
解放后,終于能有機會和心愛的師兄再次同臺,可是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蝶衣一次次受到更深的傷害。
因為各種階級運動,蝶衣又不肯改變自己,從而被自己從小捂熱的“小蛇”反咬一口,失去了出演虞姬的機會。
霸王妥協(xié)了,有了新的虞姬,卻不是蝶衣。
十年浩劫,透過影片,都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寒意,如煉獄一般,沒有理性,沒有人性,更沒有良心。
那是如履薄冰,黑白顛倒,指鹿為馬,人人自危的年代。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血口噴人的誣陷,無休止的批斗,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連楚霸王都扛不住了,最終小樓揭發(fā)了蝶衣,說他是漢奸,甚至還揭發(fā)他的隱私。
哀莫大于心死,兩人徹底決裂。
當那段歷史終于結(jié)束,兩人再次同臺之時,卻是曲終人散之日, 蝶衣終于看清了身旁的這位男人。
虞姬拔劍而亡,永遠離開了霸王。
看到蝶衣為了小樓不顧一切地付出,可最終只留下一個落寞背影的時候,我流淚了。
一次次的付出,換來的卻是一次次的傷害,“虞姬是真虞姬,而霸王卻是假霸王”啊,他們本就不是同路中人,蝶衣的一腔深情,終歸是錯付了。
03、不瘋魔不成活
蝶衣唱虞姬,已經(jīng)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活在戲里,不愿走出來,因為現(xiàn)實與他,太過殘酷。
他認定自己就是虞姬,“她”要在營地里恭候霸王,要為霸王斟酒、和詩、舞劍,要和霸王生生死死在一起。
他已經(jīng)到了人戲不分、雌雄難辨的地步。
他享受著舞臺上的風光,享受著眾星捧月的感覺。
他愛京戲,愛霸王,他不愿意走出來,這就是他想要的人生。
小樓說他:“蝶衣,你真是不瘋魔不成活啊”。
可蝶衣還是覺得不夠,他要和他唱一輩子的戲,“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
他堅守著師父的教訓“從一而終”。
為了能和小樓唱一輩子的戲,他吃菊仙的醋,他諷刺菊仙,瞧不起她,甚至不惜和師兄鬧翻。
他不問世事,只要愿意聽他唱戲,不管是日本人,還是國民黨,抑或普通人,他都唱;唱戲的過程中,天空中撒下傳單,他照唱;停電了,他依然沉醉戲中。
他成為袁四爺?shù)募t顏知己,并非出于心甘情愿,但就是因為袁四爺懂他,懂他的心,懂他的戲,他便妥協(xié),直到解放后袁四爺被政府槍斃,方才知道此人身份不一般。
和小樓分開后,他還唱戲,他不再是虞姬,但他成為了牡丹亭里的杜麗娘,在游園里驚夢;他也成為了大唐皇宮里的楊貴妃,哀哀怨怨地醉著酒。
他曾沾染鴉片來麻醉自己,解放后為了能夠重新成為虞姬,他采用了斷臂的決心,戒掉了大煙,重回舞臺。
他看不慣現(xiàn)代戲,執(zhí)著于傳統(tǒng)京戲,因而被那個自己在冰天雪地中撿回來養(yǎng)大、親手傳授技藝的“小四”所誣陷,失去了出演虞姬的機會,并慘遭迫害。
這真是現(xiàn)代版的“農(nóng)夫和蛇”的故事啊,但為此他也不曾改變自己來遷就那個時代,他依然不忘初心,哪怕小樓告訴他“那是戲”。
十年浩劫結(jié)束了,小樓和蝶衣分臺的第22年,兩人清晨來到舞臺一起走臺,重演《霸王別姬》。
歇息的間隙,兩人唱起了《思凡》。
小樓:“我本是男兒郎”
蝶衣:“又不是女嬌娥”
小樓:“錯了,又錯了”
兩人莞爾一笑,繼續(xù)著《霸王別姬》。
誰料,悄然間,寶劍寒光出鞘,蝶衣倒地,小樓大喊“蝶衣”、“小豆子......”
蝶衣至此終于明白,自己本是男兒郎,而非女嬌娥。
他終于從戲里,走到了戲外,看清了現(xiàn)實的殘酷,虞姬是真虞姬,那又怎樣呢,身邊的霸王畢竟是假霸王啊!
戲,還是散了吧。
當看到蝶衣沉迷戲中走不出來,看到他和師兄一次次被迫分開,看到他被時代拋棄而形單影只的樣子時,我流淚了。
他如果不是人戲不分、雌雄難辨、不瘋魔不成活的話,也許他的人生,會是另一番景象吧。
04、
張國榮扮演的程蝶衣,已經(jīng)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就是程蝶衣,程蝶衣就是虞姬。
臺上,他是青衣,低眉淺笑間盡顯女子的風情與柔美;
臺下,卸掉胭脂粉黛之后,他本應(yīng)是個翩翩公子,卻為情所傷,充滿憂郁。
當年,張國榮僅以一票之差與戛納影帝失之交臂,原因竟然是有評委執(zhí)意給他投票最佳女主角。
有人說是張國榮成就了《霸王別姬》,還有人說是《霸王別姬》成就了張國榮,我個人認為,好的電影就是互相成就吧。
虞姬是真虞姬,蝶衣入戲太深,愛得太過癡迷,已然不瘋魔不成活。
只可惜臺下的霸王并非真霸王,段小樓活在戲外,他要世俗的生活,他理解不了蝶衣。
這就注定了兩人的結(jié)局。
戲如人生,人生如戲!
哥哥張國榮已經(jīng)去了天堂,換一個角度想,他將他最美好的形象,以及到目前為止無人能夠企及的藝術(shù)經(jīng)典,永遠定格在了永恒。
致敬經(jīng)典,致敬張國榮先生!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原創(chuàng)不易,抄襲必究!
作者:丁丁,專注為您帶來影視、小說、人物的情感解讀。喜歡旅游、做美食、烹茶,希望用溫暖的文字,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書寫自己的慢時光。
學習和成長是一件終生的事情,愿與你同行,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轉(zhuǎn)發(fā)、關(guān)注作者不迷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