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神仙妖怪就不得不談到神魔小說《西游記》,小說里就有許多神仙、妖怪。但是按照古代神魔小說、志怪小說的寫作邏輯,如果細(xì)分的話,神、仙、妖、魔、精、怪還是有所差別的。
這其中“精”是歷史最為久遠(yuǎn)的,“精”中又分出了“神”和“妖”。在遠(yuǎn)古時期,科學(xué)不發(fā)達(dá),原始人類無法對自然現(xiàn)象做出解釋,便對其賦予了神秘的元素,認(rèn)為萬事萬物都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管理、控制,這便是當(dāng)時的“萬物有靈”崇拜。先民認(rèn)為,不僅人有靈魂,日月山河、樹木花鳥等無不具有靈魂。比如有老鼠的精靈、樹的精靈、石頭的精靈等等。而“精”就是大自然里的東西,如動植物,或某種物質(zhì),或某種力量,有了人的樣子,有了某種力量,便是精靈,也就是精。葛洪在《抱樸子·登涉》說就是“萬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托人形,以眩惑人目而常試人。”也就是說,“萬物之老者”皆成“精”。而且“精”有個重要的特點(diǎn)就是人形。《古今韻會舉要·庚韻》稱“精,靈也“。
這些“精”也有好有壞,對人類有益的就逐漸演變?yōu)椤吧瘛保瑢θ祟愑形:Φ木脱葑優(yōu)椤把薄H绾铀木`成了水神;雷的精靈成了雷神;風(fēng)的精靈成了風(fēng)神。就像《西游記》中的火德星君就是“火之精”,太白金星是金星的精靈,稱為“太白之精”。
“妖”的界定的直接根源則是對人是否有害,通常植物成為“精”后,對人沒有傷害則稱為“樹精”“花精”等,老鼠、蛇之類的對人沒有危害的則是老鼠精、蛇精,害人了就成為鼠妖、蛇妖。“神”和“仙”變壞了也被稱為“妖神”“妖仙”,如孫悟空干壞事的時候就是妖猴,被人尊敬了就成為神猴,所以“神”和“妖”是對立的存在。
“神”和“仙”雖然經(jīng)常連用,但是二者還是有所區(qū)別,“神”是自然力量的管理者,雖然有著人的樣貌,但本質(zhì)卻是非人類;仙則是通過“人”修煉而成,代表的是“人”的力量。如孫悟空拜師的仙人須菩提祖師,他所傳授的皆為成仙之法,哪怕最后能呼風(fēng)喚雨,也是駕馭自然的力量,而不是管理自然的力量。但是,仙有敕封,在天庭任職,便成為神。總之,神未受封前不一定是仙,受封后也不一定可轉(zhuǎn)變?yōu)橄伞I袷チ斯俾毦筒辉偈巧瘛I裼新毼弧⒙殭?quán)與職責(zé)。同時一些歷史名人去世后,受人尊敬,立廟祭祀,敕封封號,許以職權(quán)也被稱為神。
總而言之,“精”來自大自然,“仙”來自人類;好的“精”演化為“神”,壞的“精”成了“妖”;任職的“仙”也成了“神”。
“怪”指的就是奇怪的東西,不一定好或者不一定壞,也不一定來自哪,就是不常見,怪異,反常的意思。妖、精、鬼都是反常、怪異、不常見的東西,所以也被稱為“妖怪”“鬼怪”“精怪”。
“魔”則比較特別,其并不是中國固有的詞,是漢代后隨佛教傳入中國的,是一個音譯詞,全稱為“魔羅”,意思是“殺者”“奪命者”,指奪取人的生命、妨礙善事的惡鬼惡神。佛教把一切擾亂身心、破壞行善者和一切妨礙修行的心理活動均稱作“魔”。因此“魔”和“妖”有本質(zhì)的不同。魔是產(chǎn)生于修道的行為中,他是專門來破壞修道之人的功德的。魔被賦予了“擾亂正法”的意義,和神、佛是相對抗的。“妖”是為了生存或危害人類,或與人類合作。而“魔”是破壞秩序的,它是個抽象的詞,是理想主義,只是他的理想與正(常)相反。如孫悟空占山為王的時期也只是被稱為“妖”,但是他大鬧天宮的時候就被稱為“魔”,玉帝召如來來降孫悟空時,如來說的便是“待我煉魔救駕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