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都在說關稅的事情,但有一個對市場影響較大的消息大家都忽略了,下面我來給大家具體說一下!
大家注意最后一部分的內容,本篇的精華都在其中,大家可千萬不要忘記。
一,股市成了最大希望
昨晚最大的消息就是《求是》雜志發表的文章:《朝著建成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文章指出要把我國建設成為科技強國,這無疑增強了市場對于科技板塊的信心。
此文章意義非凡,因為這是最高層指示,代表著國家意志,人工智能領域,是任何國家,都無法繞開的壁壘,誰先攻破,誰就擁有話語權。很多人說A股人氣要起來,科技板塊就必須雄起。
其實,之前就和大家講過,現在幾大核心財富蓄水池,能夠解開死局的,只有股市。
國家也正在打造慢牛行情,從引導養老金、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入市;優化發行、退市制度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到扶持AI、6G等新質生產力領域,無一不說明國家呵護股市的決心。
但這里不得不提醒大家一句:市場調整了一個月,再想要坐等賺錢幾乎也是不可能的。
換句話說,市場跌了那么久,一起跌容易,一起漲那可太難了。
二,散戶不要欺騙自己
而往往在投資市場中,在稟賦效應的作用下,我們往往只認可所持有股票的正面消息,而往往忽視它的負面因素。
有時候就會覺得市場好起來了,那別人的股票都能漲,自己選擇的一定也可以,但現實并非如此。
在稟賦效應的作用下,可能一輪行情都結束了,你還沒反應過來為什么自己賺不到錢呢,這也正是散戶在牛市中依然不賺錢的關鍵因素!
想要解決這一問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明白到底是什么推動了股價的漲跌。是政策消息?資金流向?都不是!是交易行為!尤其是機構資金的交易行為才是影響股價漲跌的關鍵因素。
所以,我們要看的是機構資金的交易行為,很多人可能覺得想要看到機構資金的動作太難了,其實,早就有這樣的大數據工具了。
簡單來說就是,它可以先將所有的「交易行為」數據保存下來,經過長期積累后,
再運用大數據模型進行計算,我們就能清晰地看到不同的「交易行為」特征。大家可以看看下面這張圖:
上面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數據系統中顯示的,大家注意看圖中的橙色柱體,反映的是機構資金整體行為的「機構庫存」數據。
這張圖是最近表現很不錯的「艾迪藥業」的交易行為數據圖,從圖中可以看出,當「機構庫存」數據更為活躍的時候,股價的表現會更好。
而在「機構庫存」數據消失的時候,股價短期內出現將近20%的跌幅,其實,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很簡單,大家想一下,如果一只股票持續有機構大資金參與交易,會是大家不看好它嗎?顯然不可能!
看清楚市場中整體交易行為的最大優勢就在于,在面對市場的大幅波動時,能夠看清楚哪些是有機構資金在背后支撐的,哪些是機構放棄了的!
三,整個市場究竟在發生什么?
就像上面說的那樣,如果能利用大數據看清楚全部個股的情況,豈不是在選擇時多一層保障?看下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市場中5000多家股票,目前有1400家有「機構庫存」數據,而這其中超過一周時間連續有 「機構庫存」數據的竟有1100多家。
本篇就聊到這里,關注小雅,隨時隨地帶給你不同視角。
聲明
以上內容來自網絡收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人刪除,同時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敬請知曉。
此外,本人不推薦任何個股,不收會員,沒有社交群,也從不與任何人發生利益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