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本月中旬從日本回到北京,主要目的是調研日本小微型聯合辦公對中國投資客群的吸引力。本周應阿里友人之邀,赴阿里北京總部調研,并參與了一場千人規模的跨境電商招商會。據阿里國際站高級招商經理介紹,今年以來,阿里著力發展跨境電商業務,僅北京地區,每個月會組織舉辦兩次千人規模的跨境電商對接活動。
圖片來源:阿里官網
阿里國際站實際是阿里巴巴集團最早布局的業務板塊,但由于受跨境電商門檻限制,注冊商戶規模僅20萬左右。近年來,政府對跨境電商政策偏移,阿里加大投入,解決了制約跨境電商業態發展的跨境支付、跨境物流、倉儲等瓶頸,尤其是去年底以來,AI場景的廣泛應用,讓跨境電商業務與境內電商同樣簡單便捷。
2025年以來,阿里先后推出“八先過海”、“AI極簡出海”、以及減免服務費等扶持政策,并加大日韓、歐洲、中東等市場的市場推廣力度。
阿里著力布局日本市場
日本電商市場具有巨大潛力。據統計,日本電商市場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3246億美元,滲透率提升至85.7%,用戶數量超過1.06億。這一“藍海”吸引了包括阿里在內的多家中國跨境電商平臺(如Temu、SHEIN)競相布局。
日本市場在全球消費市場中地位舉足輕重,阿里一直覬覦日本市場,早在2010年,阿里就與日本軟銀合作推出了“淘日本”,試圖通過淘寶和雅虎日本的協作打通中日跨境電商通道。然而,由于物流成本高、配送周期長以及用戶體驗不佳等問題,這一平臺在上線兩年后關閉。
2024年10月,阿里巴巴國際數字商業集團面向日本市場發布了全新跨境電商平臺“TAO”。TAO被定位為“日本版淘寶”,旨在為日本消費者提供豐富且價格競爭力強的商品選擇,同時深度貼合本地消費者的購物習慣。
再度布局日本,阿里并非簡單業務擴張,而是在依托過往豐富的跨境電商經驗和供應鏈、物流、倉儲整合能力,加持阿里云的AI技術運用。顯然,阿里對日本市場戰略布局,是全球布局的重要一環。
當然,阿里布局日本市場,是挑戰與機遇并存的局面,尤其是亞馬遜日本站、樂天等本土巨頭,以及Temu、SHEIN等新興玩家已先行布局,占有一定市場。阿里想進廠分一杯羹,甚至后來居上,主導日本電商,難度重重。
圖片來源:攝圖網(授權ID:500144867)
小微型電商聯合辦公業態的機會
近年來,國人出海定居熱潮涌,其中,日本是國人出海主要目的地之一。筆者移居日本后,持續關注赴日投資、創業人群。順應這股熱潮,聯合辦公業態的發展前景向好。尤其是單體投資小,易于點狀布局的小微型聯合辦公業態,筆者認為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聚向在國人出海賽道,結合前景廣闊的日本電商市場,以及當下國內潮涌的跨境電商熱潮。能夠提供移民咨詢、簽證辦理、辦公空間租賃、會社注冊、稅務等一站式服務的小微型電商聯合辦公空間,客群市場是可以預見的。
擴展到就日本社會宏觀層面來說,日本人口老齡化和城市化,導致日本全國47個都道府縣中,除東京都外,均面臨人口流失的巨大壓力。人口縮減導致的城市收縮,極大地增加了物流配送的難度。日本電商本土化布局的難點,并不在東京都、大阪府這類熱點城市,而在于對人口流失中的城市進行點狀布局。這也是電商同業競爭的重點所在。
當年,阿里“淘日本”在日本市場鎩羽而歸,原因在于未能很好融入、適應日本本土化消費場景。如今,阿里國際站在全國發力招商跨境電商賣家,如此接地氣的落地活動,印象中阿里已經很久不做了,因為阿里囊括了天量級的店家,根本不需要進行招商。而這些跨境電商賣家,未來進行目標市場的本土布局,是大概率的選擇。數量龐大的跨境電商賣家,就構成了小微型電商聯合辦公空間的客群。
當然,時移世易,當年讓阿里無奈退出,還源于網絡覆蓋、智能手機和遠程辦公的普及,遠沒有到今天這樣。小微型聯合辦公空間與電商、農業、文旅等業態的結合,是順應時下特點的細分業態,這或許是一個新藍海市場。
關注 | 園區薈(ID:biaozhunpark)
來源 | 東瀛通
日本合作 | wisebon@gmail.com
(不惑大叔在東京)
內容合作 | bjzhouyanjun(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