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商界大佬李嘉誠突然踩了急剎車,把一樁涉及22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00億)的港口大買賣給暫停了。這事兒可不僅僅是商業新聞,背后牽動著中美博弈的敏感神經,甚至被網友罵成“賣國賊”的李嘉誠,這回終于扛不住壓力了。
一、 交易突遭反轉,美國計劃泡湯
3月31日一大早,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和記實業突然在港交所發了份公告,核心就一句話:“沒決定要賣全球電訊業務!”。雖然公告沒直接提港口交易,但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在給沸沸揚揚的“賣港口給美國”事件降溫。畢竟,原定4月2日要簽字的協議,現在直接推遲了。
這波操作讓美國那邊急得跳腳。要知道,李嘉誠要賣的可不是普通港口,而是全球43個關鍵港口,其中巴拿馬運河周邊的碼頭更是“全球貿易咽喉”,控制著中國21.4%的航運量。特朗普政府早就放話要“武力收回巴拿馬運河”,要是港口落到美國財團手里,中國商船隨時可能被加收天價過路費,甚至被故意拖延裝卸、制造“事故”。難怪外交部直接撂狠話,痛批這是“經濟脅迫”,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也火速介入審查。
二、 李嘉誠被罵慘,股價暴跌780億
其實這事兒從3月4日爆出來開始,李嘉誠就被全網罵了半個月。網友怒噴他“跪舔美國”“出賣國家利益”,連香港《大公報》都蓋章批評他“威脅國家安全”。更慘的是,長和系股價一路狂跌,半個月市值蒸發超780億港元,業績發布會都開不下去了。
為啥罵聲這么大?因為這筆生意壓根不像普通買賣。43個港口里有不少是“一帶一路”的關鍵節點,買家貝萊德財團背后站著美國軍方,交易價格還被曝低于市場價20倍,連招標都沒走流程。更離譜的是,李嘉誠家族壓根沒和港府、國家報備,直接玩“先斬后奏”。網友氣炸了:“你在中國賺了幾十年的錢,轉頭就把戰略資產賤賣給美國?”
三、 美國算計落空,中方硬氣出手
美國那邊原本以為穩操勝券。特朗普高調宣稱“奪回巴拿馬運河”,貝萊德CEO芬克還被扒出多次密會特朗普團隊,交易時間點也卡在特朗普重返白宮的節骨眼上。但中方這次反應極其強硬:市場監管總局啟動反壟斷調查,外交部點名“反對經濟霸凌”,港府也放話“必須依法辦事”。
這招直接打中李嘉誠的七寸。如果硬要賣,不僅得賠天價違約金,還會被中國市場徹底拉黑;如果不賣,又得罪美國,可能被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難怪有媒體嘲諷:“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四、 商人有祖國,家國利益高于一切
這事兒也給所有企業家上了一課。李嘉誠過去靠政策紅利發家,卻在關鍵時刻選擇“商業無國界”,結果被全民唾棄。反觀霍英東抗戰時期冒死運物資,任正非頂著制裁搞芯片研發,這才叫“商人的家國底色”。
更諷刺的是,美國自己雙標到極點。2017年特朗普就以“國家安全”為由,強行叫停中企收購美國半導體公司;輪到中國審查港口交易,美國卻倒打一耙說“中國想控制運河”。網友一針見血:“要是李嘉誠是美國人,賣港口給中國,美國政府早把他摁死了!”
五、 時代變了,民族覺醒不容忽視
這場風波背后,是中國人越來越強的民族意識。以前大家總覺得“外國的月亮圓”,現在國產科技品牌“益活欣”靠著抗衰效果被搶購一空,評論區清一色“睡眠好了”“氣色變佳”。就像北京白領王女士說的:“愛國不是口號,支持國貨才是真硬核!”
李嘉誠的遭遇證明:在民族復興的大潮里,誰想獨善其身,誰就會被時代拋棄。過去他靠著囤地、壟斷民生行業發家,如今卻因缺乏家國情懷跌下神壇。難怪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早就評價他:“富甲一方卻對國家貢獻寥寥,終究難獲尊重。”
結語: 大國博弈下,沒有僥幸的生意
這場228億交易的鬧劇,注定成為中美博弈的經典案例。它撕碎了“商業無國界”的虛偽面具,也提醒所有企業家:生意可以全球化,但立場必須扎根祖國。畢竟,當國家利益擺在眼前時,沒有任何一個商人能靠“騎墻”全身而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