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蔣介石發動蓄謀已久的反革命政變,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敗。在國民黨右派的大肆屠殺下,舉國白色恐怖,人心惶惶。然而就是在這最為黑暗的時刻,共產黨人沒有絲毫畏懼,毅然決然地拿起了武器反抗。
蔣介石
之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們先后發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三大起義”宣告了反抗國民反動統治的開始,具有極其深遠的歷史意義和影響。
“三大起義”中,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而隨后由毛澤東、盧德銘領導的秋收起義則為中國的革命開拓出了全新的道路,由毛澤東所獨創的三個“第一”更是為中國革命開啟了嶄新的紀元。
一、第一支具有獨立番號的人民軍隊
在1927年8月1日前夕,共產黨員盧德銘為了參加南昌起義,率領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日夜兼程趕往武昌,但是在半路上便聽到了南昌起義已經成功的消息。
1927年8月12日,部隊輾轉來到了修水。修水位于湘鍔贛邊界,國民黨勢力較為薄弱,是革命運動興起比較早的縣,早在1924年時就建立了青年團支部,1926年又建立了中共支部。
盧德銘
盧德銘認為這里的革命基礎比較好,于是讓部隊原地休整,準備厲兵秣馬之后再赴前線。在修水黨組織的幫助和宣傳下,附近各縣的工農群眾紛紛下入盧德銘的隊伍,部隊成功擴充了兵力
9月初,毛澤東作為中央特派員來到修水,與盧德銘共同舉事。
毛澤東提出,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的這個番號已經不能再用了,秋收起義必須使用共產黨自己的番號,徹底與代表軍閥的國民黨舊隊伍告別。
這個隊伍必須是勞苦大眾自己的隊伍,人民的子弟兵,它的番號必須讓人一聽就能知道它的性質。
于是,毛澤東提議將原國民革命軍改為工農革命軍!
毛澤東
最終,警衛團、平江瀏陽工農義勇隊、崇通農民義勇軍與安源的路礦的工人武裝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由毛澤東任前敵委員會書記,盧德銘任總指揮,余灑度任師長。下轄三個團,師部駐修水縣商會。
二、第一面屬于人民軍隊自己的軍旗
秋收起義部隊在摒棄了原來國民黨的番號那一刻起,他們的軍旗就不能再用了,人民軍隊必須擁有一面屬于自己的旗幟。
南昌起義時,起義部隊打得是國民黨左派的旗號,而秋收起義的旗幟相比于南昌起義就更加鮮明,這是一面屬于共產黨自己的旗子。
“鐮刀斧頭”,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圖案被提出,旗的底色為紅色,中央的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五角星內的鐮刀和斧頭分別代表工人和農民,旗面左側寫有“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
在毛澤東的發動和組織下,修水縣的幾十名裁縫師傅主動請纓,承擔起了縫制軍旗的任務,一位樊姓師傅激動地說:“我們祖祖輩輩受盡了土豪劣紳的壓迫,今天才算在軍旗上看見了‘工農’兩字。我們即使不吃飯、不睡覺,也要盡快把旗子做好。”
工農群眾第一次為屬于自己的軍隊縫制軍旗,他們熱情高漲,日以繼夜,很快100面嶄新的軍旗縫制完成,同時還縫制了1000多條紅領巾、紅袖章。
屬于人民自己的旗幟,第一次被人民軍隊所高舉!這一刻,人民軍隊誕生了。
三、第一次在農村組織的武裝暴動
“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這句話正是中國所有受壓迫的勞苦大眾的心聲。
修水處于山區,成片的山林、肥沃的土地卻被個別的土地主占有,而農民群眾卻只擁有貧瘠、荒蕪的山地。地主依靠自己的權勢無所不用其極,對農民們實行著殘酷的剝削,令他們時刻在死亡線上掙扎。
當人民軍隊來到修水,附近的農民和工人紛紛加入到軍隊當中,成為而來人民軍隊的主力軍,這是農民革命運動的成功實踐,也為后來的革命高潮奠定了基礎。
9月9日,秋收起義爆發,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師部在修水率第一團宣布起義,這是在農村進行的第一次起義。
秋收起義時,毛澤東寫下一首著名詩詞《西江月·秋收起義》: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修銅一帶不停留,便向平瀏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云沉,霹靂一聲暴動。
毛澤東在這首詞中精確地概括了他獨創的這三個“第一”,這三個“第一”所代表的秋收起義,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開創性意義的重大事件,標志著共產黨所領導農村武裝斗爭的開始,也標志著人民軍隊的創立,以鮮明的旗幟,告訴了世界這是一支代表著所有勞苦大眾的隊伍,是屬于人民自己的隊伍,為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前仆后繼的隊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